記者昨天從市物價局了解到,截至目前,我市春茶采摘基本全部結束。總體來說,今年春茶產量與上年持平略增,銷售情況也略好于去年。另一方面,地產質優價廉的低檔茶葉供應數量有限,如果想要采購到價格親民的地產春茶,市民需趁早出手。
據悉,雖然受去年下半年高溫酷暑和“秋黃梅”的影響,今年茶樹長勢弱,發芽推遲,導致地產“明前茶”產量下降一成左右,質量也略差于往年;但好在4月5日以后,由于天氣晴好,光合作用達到最佳溫度,太湖翠竹、碧螺春、無錫毫茶等高檔茶葉采摘期延長,彌補了明前茶的不足,總體產量與上年持平略增。
無錫市茶葉協會副秘書長、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劉正威告訴記者,今年春茶銷售情況總體也略好于去年。雖然“明前茶”產量降低,但是價格堅挺,前期售價一直維持在千元以上; 后期地產碧螺春、毫茶等大量上市,春茶售價才加速下滑,但價格水平依舊較高,地產春茶幾乎沒有百元以下的。這也正是他所擔憂的,由于茶葉生產成本特別是人工費逐年增加,各大茶場為了取得較好的收益,主營方向都集中在中高檔茶葉,地產質優價廉的低檔茶葉供應數量有限,市場缺口較大,市民想要采購到較為親民的地產春茶需要趁早出手。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國內中高端茶葉市場供大于求,為了搶占市場、保證盈利,各大茶場競爭激烈。日前從省茶研所獲悉,他們正著力研發推廣茶葉品種“紫鵑”,這種茶茶芽、茶葉均呈紫色,茶湯也是淡紫色,且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業內預計,一經推出會有較好的市場反響。除研制個性品種外,銷售方式也在改變。今年各大茶場以銷定產,既保證了茶葉的新鮮度,也減少了庫存,促進了整體銷量的上升。以太湖翠竹為例,與去年相比增加銷量5%左右。同時,部分茶場加大了紅茶、白茶等品類的供應量,價格與碧螺春接近,銷量也很不錯,為拓寬市場、茶農增收提供了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