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杭州風景如畫、茶香四溢。5月17日,作為首屆中國國際茶葉博覽會的重要活動之一,中國當代茶文化發展論壇在杭舉行。在這場由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浙江省農業廳、浙江省供銷社、浙江日報報業集團、興文強茶聯盟主辦,浙江省茶文化研究會、浙江在線茶媒體中心承辦的高端論壇上,來自全國的茶界“大咖”相聚在美麗的茶都杭州,共商中國綠茶的發展大計。
中國是綠茶生產大國,歷史悠久,享譽四海。如今擁有4000多萬畝茶園的中國已是世界第一產茶大國,同時中國也是世界第一茶消費大國。多茶類、高品質、富文化、養身心正成為中國茶和茶文化的重要特征,“一帶一路”和世界茶消費的多樣化需求將給中國茶和茶文化走出去帶來更多的機會,蓬勃發展的中國茶和茶文化日益成為民生產業、綠色產業、文化產業、服務產業和健康產業,越來越受到各級各地政府的重視支持和中國及世界茶人的喜愛。
在我省,茶產業是傳統特色產業,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視茶產業的發展,把它列為農業十大重點產業和歷史產業之一重點培養扶持,圍繞茶樹良種化、茶園生態化、茶葉品牌化,強化政策扶持、科技支撐、主體培育、文化促進,茶產業取得積極的成效。
本次論壇以“樹立‘六茶共舞’新理念,推進中國綠茶新發展”為主題,總結近年來國內外“六茶共舞”的理論、實踐探索,推動綠茶文化和科技更好發展,大力推動“六茶共舞”、三產交融、跨界發展,促進中國茶產業茶文化的全面、持續、健康發展。“六茶共舞”的新理念,通過媒體報道和視頻直播,從浙江傳向世界。
六茶共舞
論壇的主題是:樹立“六茶共舞”新理念。那么,何為“六茶共舞”呢?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會長周國富做了具體闡釋:即“喝茶、飲(料)茶、吃茶、用茶、玩茶、事茶”。
喝茶,是茶最傳統最基本最日常的消費方式,以滿足人的生理之需、精神之需、禮儀之需,健康之需。喝茶因文化而豐富。
飲(料)茶,展現品質、便捷、簡約、時尚、經濟、健康的茶生活。當今,人類社會正進入旅游休閑、健康養生新時代,研發開發茶飲料、速溶茶、功能茶、調飲茶、奶茶、茶酒等時尚、簡約、健康的多品類多樣性茶飲品潛力巨大,是一個值得重視和開拓的行業。
吃茶,古已有之,今正風生水起。吃茶更能發揮茶對人類身心健康的重大作用。綠色、安全的生態茶,廣泛應用于茶餐肴、茶食品、茶保健品、茶藥品等跨界行業。
用茶,隨著科技進步,更能發揮出茶葉(樹)綜合利用的巨大潛力,市場空間廣闊。茶葉初步加工可以生產出茶巾、茶襪、茶枕頭、茶靠墊、茶服、茶掛件、茶擺件、茶墻磚、茶面板等日常生活用品和工藝品等。茶葉精深加工的衍生品可跨界拓展到美容化妝,保健養生,日化用品,醫藥醫療,食品添加、防腐等領域。另外,還可涉及整個用茶系統,顯現出巨大商機。
玩茶,以文化為魂,集吃、喝、玩、樂、游、養、文于一體,是“六茶共舞”的集中體現。它既以茶香久遠、養生健體、文化娛樂、服務體驗為主旨,又以茶旅結合、茶禪(道)和合、茶文融合、茶養契合、內外聚合為載體,發揮著茶和茶文化旅游休閑和體驗、益智、養生新業態的獨特作用,稱得上茶生活方式的一場革命。
事茶,是促進茶與茶文化事業繁榮發展工作的總稱。包括茶生產、茶經營、茶服務、茶文化、茶金融、茶事業等生產生活文化服務活動。
“六茶共舞”,是時代的要求,發展的必然,目的在于立足于茶,又跨越茶葉,三產(一二三產業)交融,跨界拓展,全價利用,發展新業態大茶業,適應時代多元消費新需求,促進茶產業提質增效新發展。周國富表示:“‘六茶共舞’是個有機的整體,既要有做精茶葉,做強品牌的匠心之道,更要有跨越茶葉做強茶產業的創新之道。”在他看來,深入研究并踐行“六茶共舞”,將為中國茶產業和茶文化蓬勃發展開創新天地。
三產交融
在大力推進茶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背景下,茶業界正著力培育融“六茶”于一體的“六茶共舞、三產融合、融界拓展、全價利用”的茶業大格局,“在各地茶產區和相關涉茶單位(企業),涌現出了‘六茶共舞、三產交融’的示范個體。”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辦公室主任梁婷玉說。茶文化發展論壇現場對19家涉茶單位(企業)與茶產區進行了表彰。
龍塢茶鎮,是以茶產業為核心的浙江省省級特色小鎮,總面積24.7平方公里,民風淳樸,有茶園14000畝,近七成的西湖龍井茶產自此地,是西湖龍井茶最大的產區。“2016年,來自龍塢茶鎮的西湖龍井成功入選了G20峰會指定用茶,西湖區委、區政府專門成立了區屬的國有企業——杭州之江經營管理集團有限公司。”公司總經理朱軍說,“今年2月,龍塢茶鎮簽下51億元的PPP‘大單’,對茶鎮的核心位置進行開發。希望通過3年至5年的努力,創建成5A級景區。”
“以茶基地為載體,我們策劃了一系列知名茶旅活動”,四川峨眉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峨眉雪芽茶業集團總公司總經理陳耿介紹說,“早在2006年,峨眉山景區就大力實施‘茶+旅游’的興邊富民工程。2015年,僅峨眉雪芽就投資2億元升級打造了貫穿‘大峨眉山茶黃金園區’的‘一店三坊軒一基地’為代表的茶旅設施。十年來,景區內發展優質生態茶園3萬多畝,其中有機茶園3000畝,贈送景區茶農茶苗3000多萬株,茶葉年銷售收入達6億元,景區茶農人均年收入過萬元。”
綠劍茶葉酒是浙江省諸暨綠劍茶業有限公司推出的茶產品。公司董事長馬亞平介紹:“我們茶園里有花、果,有高粱、各種各樣的東西融合在一起,基本實現:春品綠劍茶、夏嘗時鮮果、秋賞高粱紅、冬飲茶葉酒。綠劍已經開始實現了三產融合發展。”記者了解到,諸暨當地還打造了以綠劍品牌命名的村莊,啟動了綠劍農業夢想小鎮計劃。
茶人論道
論壇不僅從理論角度進行了闡述、梳理,還從實戰方面進行分享,邀請全國一批茶界理論大咖和實踐者與大家分享了觀點。
“中國綠茶有‘七最’,歷史最悠久,生產規模最大,最豐富多彩,技術水平最先進,國際市場競爭力最強,保健功能最強,文化底蘊最為深厚。”中國茶葉學會理事長江用文用《中國綠茶的魅力》的主旨演講,向嘉賓闡述了對我國綠茶發展的概括和總結。他認為,綠茶作為我國產量和出口量最高的茶葉,在我國茶業發展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對我國綠茶發展提出一系列對癥下藥的良方,必將使中國綠茶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他對“六茶共舞”新理念在發揮綠茶魅力的作用上表示認可。
圍繞安徽綠茶產業的發展,安徽農大茶與食品科技學院院長張正竹教授指出,技術創新對提升當地綠茶產業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我們聯合相關單位,挖掘安徽地方茶樹品種資源,進行茶樹優異品種選育,探索利用嫁接的方法改造老茶園,進行新型采茶機的研制;我們面向全國推廣了大量的茶業新型化加工線,在綠茶的清潔化工作上首先得到突破;我們主導建立茶葉分類國際標準,攻關加工技術與裝備配套瓶頸。”張正竹說,隨著茶業產業規模的不斷擴大,通過社會化服務模式的創新來實現專業化的生產和專業化的技術服務將成為必然。
四川省茶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顏澤文還提到為了培育“天府龍芽”川茶大區域品牌文化,川茶集團做了創新品牌文化戰略、代言四川天府文化、積極推廣品牌文化、拓展全球文化視野等五大舉措。
“在品牌文化頂層設計和推廣應用中,反映企業的經營觀、價值觀、審美觀和消費者的價值主張。” 顏澤文認為,在新的長征路上,茶業從業者應以更加寬廣的視角和更加開闊的胸襟主動融入到更多元的文化中。
杭州市政府副秘書長趙國欽在論壇上談及西湖龍井茶的供給側改革話題時,特別指出,一要堅持內優品質,外樹品牌,走精品化發展道路;二要堅持內涵提升,外延擴張的全產業鏈發展;三要堅持內生動力、外拓渠道,多元化發展。
“六茶共舞、三產交融”示范單位(企業)頒獎授牌。 通訊員 牟嘉 攝
興文強茶
去年,為表彰2014年至2015年度在茶文化傳播上取得突出業績的杰出茶人、創新創業優秀茶企和優秀茶文化作品,在第十四屆國際茶文化研討會上頒發了興文強茶杯榮譽。今年,為大力推進茶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培育融“喝茶、飲(料)茶、吃茶、用茶、玩茶、事茶”為一體的“六茶共舞、三產交融”大格局,論壇當日,主辦方之一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作出“關于設立興文強茶杯‘六茶共舞三產交融’大獎的決定”,決定在全國范圍內設立該項獎項。
評選辦法是在各省涉茶單位和茶企自薦基礎上,經媒體公示、公眾投票、專家評審后產生,適時在全國性茶活動上頒獎。
屆時,中國茶文化研究會將通過報紙、雜志、網站、公眾微信號等媒體平臺,報道“六茶共舞、三產交融”的示范(單位)企業典型事例、代表性人物等,為“六茶共舞、三產交融”營造良好輿論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