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之前的“絲綢之路”上,茶葉曾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茶文化由此走向世界;而今隨著“一帶一路”政策的提出,古老的中國茶葉和傳統的茶文化,正在以全新的面貌呈現在世人面前。
4月28日,一場主題為“以四百年紅茶傳承·揚數千載絲路精神”的巡回展,在信陽百花會展中心AT01-T04展區正式開幕。
(“以四百年紅茶傳承·揚數千載絲路精神”巡回展現場)
據悉,本次活動正是響應“一帶一路”的國家政策,由正山堂茶業與信陽市祥云茶業攜手主辦,將絲綢之路巡回展、正山堂書畫展、中國紅茶創新與發展學術研討會、書畫雅集,以及正山堂·信陽紅品鑒會等一系列文化活動相結合,集合傳統文化真實而富有力量的表達,弘揚中華傳統優秀文化。
開幕式上,海峽兩岸茶業交流協會創會會長張家坤,海峽兩岸茶業交流協會副會長陳少河,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孫忠煥,供銷總社杭州茶葉研究院院長尹祎,中國茶葉流通協會秘書長姚進波,原信陽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宋效忠,信陽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詹玉峰,信陽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張明春,信陽職業技術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余運德,浉河區政府副區長廖偉,浉河區茶葉發展服務局局長張廣成,市書法協會主席傅澤宇蒞臨現場,陪同的領導有信陽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方波,信陽祥云茶業有限公司董事長余運良,福建正山堂茶業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張賽林等。
開幕式前,全國供銷總社監事會主任宋璇濤,原省委常委、統戰部長史濟春,在信陽市委書記喬新江,信陽市人民政府市長尚朝陽等信陽四大班子領導陪同下觀摩了正山堂展位。
(海峽兩岸茶業交流協會創會會長張家坤 致辭)
(河南省信陽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方波 致辭)
兩千多年以前,人們今日所熟知的“絲綢之路”貿易網絡就已經存在。從千年之前的“絲綢之路”到新世紀的“一帶一路”,沿著黃沙漫道的陸路與蔚藍無邊的海路,伴著車馬喧囂和舟楫顛簸,茶葉從中國走向了歐洲,走向了世界。而今隨著“一帶一路”的提出,茶產業也迎來了全新的變革和機遇。
在新時代的新形勢下,一方面重走絲路,傳承與弘揚古絲路精神,另一方面借助“一帶一路”的歷史淵源,將包括茶文化在內的中國傳統文化,以全新的視角展現出來,將中華精粹文化精神傳播開來,并傳承下去。
正山堂茶業“以四百年紅茶傳承·揚數千載絲路精神”巡回展,正是以茶為媒,以正山堂茶業輻射全國的地方紅茶為點,整合各方資源力量,在政府的支持和帶領下,努力構筑一個以傳統文化傳承和時代創新為主導、以弘揚國飲紅茶為己任、以復興紅茶文化為使命的多元集合化分享平臺。以一系列公益展覽和文化活動,喚起人們關于絲綢之路的歷史記憶。
(海峽兩岸茶業交流協會創會會長張家坤張家坤等領導嘉賓參觀書畫展覽)
正山堂茶業在傳承傳統紅茶文化和技藝的基礎上,一直在潛心研發,不斷創新。2005年,研發金駿眉,引發了國內紅茶的消費熱潮,推動了整個紅茶行業的發展后,正山堂茶業看到了中國紅茶產業復興的希望,隨即著手于整個紅茶產業的復興與發展工作。
經過多年的跋山涉水實地考察與品種育苗實驗,正山堂茶業在中國找到了幾個極具品質、特色、潛力的紅茶產區,結合各地的人文特色、文化底蘊、茶產區優勢、品種特點,研發出了具有當地特色的地方紅茶產品。正山堂·信陽紅便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以四百年紅茶傳承·揚數千載絲路精神”巡回展現場)
正山堂·信陽紅,是正山堂茶業與信陽市祥云茶業合作打造,特選優質茶葉產區信陽市浉河區核心茶山的本山茶葉品種和信陽特有的信陽十號品種,以正山堂傳承四百余年的紅茶文化與制茶技藝,結合金駿眉創新工藝,秉持人與自然和諧的生態理念,由經驗豐富的制茶師虔心敬制而成。
此款茶品外形條索雋秀,色潤,金、黃、黑相間;湯色清澈,有金圈;香氣芬芳,豐富而飽滿;滋味醇厚、清爽,板栗香與桂花香完美糅合的“信陽韻”顯著,展現出了信陽茶區生態茶葉甘爽的特色。一口入喉,韻味悠長,讓筆者感覺如入清晨之莽莽茶山,感受信陽之大美山水!
(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孫忠煥等領導嘉賓參觀書畫展覽)
一次小小的活動也許不足以改變什么,然而文化無小事,一個企業為此做出的努力值得我們關注和支持。筆者了解到,信陽站展覽結束后,正山堂茶業還將在全國各地開展巡展活動,以系列活動,踐行“一帶一路”戰略指導,弘揚并傳承包括茶文化在內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助力國飲紅茶的復興和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