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形金黃透綠,光潤勻凈;葉底玉黃含綠,鮮亮舒展。”近日,在宜黃縣鳳岡鎮大鹿村的黃茶種植示范基地里,茶農們正忙著采摘新種出的黃茶,臉上洋溢著成功的喜悅。“14個月了,你看長得多好!”基地負責人方根來捧起一把嫩茶在手心就像捧著個新生兒,更是喜上眉梢。2016年2月,他帶領村民共開墾出苗圃210畝,今年投產后單斤就可賣到3000元的好價錢,黃茶賣出了黃金價!
虛心學習做“播綠”人
大鹿村地處山區,是該宜黃縣有名的貧困村。為提高村民生活水平,54歲的方根來絞盡腦汁尋求致富道路,為此,他嘗試過木材加工,結果失敗了。如今,他成為“播綠”人,還是緣于縣里產業扶貧政策帶來的機遇。
2015年,該縣扶貧移民局組織貧困村和移民村的干部及農戶到浙江安吉實地考察黃茶種植。那一次,方根來作為浙江移民跟隨前往,并抓住這次難得的學習機會。調研后,宜黃縣選定了特種黃茶為重點扶持打造產業,安排資金全力扶持黃茶種植,提供苗木補助、技術培訓等。
方根來經過數日的密集培訓,帶頭承包了158畝的荒山荒地,在2015年的冬天,他率先開墾種茶基地,割草機、挖機、推土機、旋耕機一起出動,漫山遍野機聲隆隆。
勤勞苦干到底做“兩江”人
從選擇栽種地、整地、栽植、修剪、施肥到病蟲害的防治,方根來不懂就向別人學習,長出來的茶葉親自采摘、炮制、攤放、殺青、第一次扁形、輝干脫毛、第二次扁形、提香……他一道道工序做,逐漸摸索出了一條種茶、制茶的路子。
“喝時口感香濃,滋味鮮爽,唇齒留香,回味甘而生津。”在基地附近的茶葉加工廠房里,方根來盛情邀請記者品嘗了他自制的黃茶,并很“專業”地講解起黃茶的口感。原來,方根來在往返于浙江、江西兩地學習交流期間,實踐琢磨黃茶種植管理的同時,還將眼光投向黃茶的加工制作,以實現種茶、管理、摘茶、制茶一條龍。
為了學好種植及加工技術,方根來不辭辛勞數次奔波到外面去實地參觀學習。“我是浙江的移民,經常抽空前往浙江取經學習,還得到那邊老鄉的熱情接待。”方根來說,他到浙江安吉學習種茶,到浙江松陽學習制茶。在政府貼息貸款的幫助下,方根來貸款10萬元購進了一批制茶的機器。因此,方根來的黃茶加工技術不斷提檔升級。
方根來的勤勞苦干也讓兩地的“老鄉”對他佩服有加。“因為那邊浙江老鄉說我是江西人,而這邊江西老表又說我是浙江人,所以干脆把我說成是‘兩江’人了。”方根來笑著談道,自己就是要做好“兩江”人,以不辜負大伙的期望,而他們產業基地也隨之注冊為“兩江”黃茶種植專業合作社,目前已帶動30多戶、100多人參加種植黃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