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吉首市隘口村高標準茶園
苗疆茶谷基地
黃金茶采收
近年來,湖南省吉首市馬頸坳鎮隘口村將黨建和脫貧攻堅深度融合,通過連片發展優質茶葉種植,發展特色農業產業,讓村民在“產村一體”化中實現了脫貧致富的目標,村組面貌煥然一新,各項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隘口村全村土地總面積14338.7畝,5個村民小組,共385戶1539人。2014年精準識別出建檔立卡戶86戶292人。近年來,村黨支部積極發揮黨在農村的核心領導作用,以“支部+專業合作+農戶”模式加快土地流轉,發展茶葉產業,壯大集體經濟,增加農民收入,走出了一條種植基地化、生產標準化、銷售品牌化、產品系列化的農村新型產業化之路。
隘口村黨支部書記向天順介紹說:“我們村支部決定發展黃金茶,讓老百姓脫貧。在2012年至2014我們通過黨建引領,發展和壯大集體經濟,帶領老百姓脫貧致富。我們做了大量的工作,也給老百姓兌現了很多相關茶葉開發的優惠政策。在這個階段我村的茶葉面積在短短的2、3年內發展到了8000多畝。”
為實施脫貧攻堅,促進扶貧開發工作,村里的茶葉合作社制定了專項扶貧措施,通過以獎代補建園入股、折股量化分享紅利、小額信貸保底收益的方式,通過政府無償給貧困戶提供茶葉種苗,進行技術指導,拓寬銷售渠道,真正為貧困戶解決茶葉生產銷售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原本在外地打工的建檔立卡戶張才紅說,自從加入合作社,現在全家的土地都種上了茶葉,收入比比以前翻了幾倍,生活也過得滋潤許多。
隘口村建檔立卡戶張紅才說:“從目前來說效益還是可以的,合作社對我們農戶采摘的茶葉統一加工、統一銷售,不愁銷路。如果不成立這個合作社我們根本不敢種這么多茶葉,怕賣不出去。現在政策好,通過政策幫扶免費提供茶苗。茶辦搞技術指導,給肥料,給農藥,培訓各種幫扶,所以我們全村及附近幾個村全都種茶葉了。”
像張才紅這樣因為種植茶葉脫貧致富的人也很多,隘口村村民向天來也是因為種植了茶葉,在家蓋起了兩層小樓,正準備今年過年搬家入住。“現在生活比以前好得多,強了百倍。現在種茶葉,一年收入幾萬元,比種谷子要快活的多”向天來說道。
通過成立合作社,通過黨組織引領,隘口村的發展變化日新月異。在茶產業發展的拉動下,隘口村實現經濟騰飛,社會發展。一幅群眾生活富足、社會文明和諧、生態宜居自然、環境優美整潔的美麗畫卷正徐徐展開。
隘口村黨支部書記向天順說:“我們村通過精準識別,識別出了這個168戶663人貧困人口,針對這部分貧困人口,我們通過這個村支部發動廣大黨員一拖四,一拖五,帶領貧困群眾種植黃金茶,人均種茶兩畝。我們計劃在2020年,人均純收入要達到1萬以上。2016年底我村的建檔立卡戶,通過茶葉種植和開發要全部脫貧。在黨建引領的這個大好形勢下,2016年底我們村663人全部擺脫了貧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