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科技創新,川茶產業實現了規模化、標準化的基地建設。有了好的原材料,如何進一步提升茶葉品質和口感?市場的口味在變化,川茶是怎樣以變應變的?作為川茶的領軍人物——幾家川茶龍頭企業給出了答案。今天的《川茶啟示錄》就帶您探尋川茶產業的“帶頭大哥”圍繞供給端,提升工藝、開發新品、占領市場的創新之路。
竹葉青,家喻戶曉的川茶品牌。位于成都寬窄巷子的竹葉青直營店平均每天可以賣出上萬元的茶葉,而它們全部來自于100多公里外峨眉山腳下的竹葉青制茶廠。
在竹葉青的包裝車間,二十套自動化流水線正在快速的運轉。除了傳統的密封包裝之外,這套設備最大的特色是采用了除氧充氮工藝,將氮氣裝入到每一個小包裝袋里面,這樣一來,既保證了茶葉在流通環節不易氧化,延長了它的保質期,同時也保證了茶葉的口感和香氣。
峨眉山竹葉青茶業有限公司生產部經理秦瀝表示,這套設備是他們花了四千多萬從日本引進的小劑量全自動除氧充氮包裝機,它的效率高,每分鐘可以包裝二十五袋,按八小時工作計每天可以包裝二十四萬袋,大約一千公斤左右竹葉青。
去年,竹葉青銷售收入首次突破了6.5億元,今年上半年的銷售收入更是呈現出了兩位數的增長,成為了四川省乃至全國茶葉銷售收入的龍頭老大之一。 企業負責人說,提升制茶工藝,以高品質占領市場是他們一直堅持的發展思路。2002年至今的10余年來,企業將每年銷售收入的6%用于技改,先后引入了30多套自動化加工設備,實現了茶葉從初制到精制再到包裝所有工序的全自動化生產。包括一種異物去除機,通過紅外線掃描葉綠素含量,能夠很好的把茶葉中的雜物百分之百的去除,極大地提高了竹葉青的品質。
除了苦練內功,政府的扶持也讓企業更加充滿信心。四川省財政從2014年起至今,共安排農業綜合開發產業化經營貸款貼息、產業化經營財政補助、現代農業產業帶發展等專項資金 10695萬元,用于支持竹葉青、川茶集團等我省47家茶葉龍頭企業生產擴能、技術改造、增加茶葉收購等,促進企業發展壯大。
從峨眉山山腳往上走,在海拔1000米的地方,坐落著另一個川茶的“帶頭大哥”峨眉雪芽制茶廠。與竹葉青同出一山,峨眉雪芽又會怎樣錘煉自身的優勢呢?好山好水出好茶,峨眉雪芽坐擁了峨眉山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每年冬天都要經過3個月積雪洗禮,開春后,葉芽破雪而出,這一過程,減少了病蟲害,讓峨眉雪芽具有“天然”的好品質。借助這一優勢,企業重點打造“有機茶”,建起了3000畝有機茶園,通過標準化種植、管理,清潔化加工、生產,峨眉雪芽從2008年至今,連續8年獲得農業部有機茶認證。這兩天,環保部門又在他們的茶區做例行的大氣檢測。
據峨眉雪芽茶業集團總公司生產廠副廠長彭文志介紹,環保部門每一年會做大氣和水源的檢測,企業還會把每一批次的產品,送到當地的質檢部門做農殘,重金屬等理化指標的檢測。同時,每一年所有的農事活動記錄,生產過程記錄都會送交認證中心。整個生產過程的管理,都達到農業部的有機茶認證標準。
從綠色供給端,推進產業結構優化,按照這一思路,目前,峨眉雪芽的有機茶已經占到其產品結構的30%,未來這一比重還將逐步提高。而為了讓更多消費者能夠了解有機茶的生產、制作過程,他們還創新的引入了有機茶24小時視頻監控系統,將基地與專賣店、客戶直接聯通。
川茶品種格局可以概括為“一主三輔”,除了綠茶這一主打品種外,茉莉花茶、工夫紅茶、藏茶三個輔助品種這幾年也異軍突起。在以工夫紅茶聞名的川紅集團,副總經理張建波為我們展示去年才推出的一款快銷產品——冷泡茶,即使用冷水沖泡,茶葉也可以在30秒之內快速泡開。
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副所長江用文表示,四川茶葉最明顯的一點就是茶葉結構調整方面,紅茶以前四川占比是非常小,但最近五年,川紅發展非常迅速,這一點就說明了四川對適應市場需求變化的應變能力是非常強的。
據統計,十二五期間,四川省省級茶葉龍頭企業增加了33家,達到47家,國家級茶葉龍頭企業由1家增加到6家,居全國第一;億元以上的茶葉龍頭企業由2家增加到10家。應該說,主動作為,圍繞供給端提升產品品質,打造自身特有的競爭力,是這些“帶頭大哥”的制勝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