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說明]2009秋茶北京安溪鐵觀音茶王賽升溫節日
2009秋茶北京安溪鐵觀音茶王賽日前在北京舉行,經過形、色、香、味等多個環節的激烈角逐,來自安溪縣滿庭芳茶廠的鐵觀最終音奪得了“茶王”稱號。茶王賽不僅成為年終歲首北京茶葉消費市場的一件樂事,也升溫了節日茶葉市場。
福建省安溪縣自古就有“閩南茶都”之稱,是世界名茶鐵觀音的發源地,中國烏龍茶之鄉,素以產茶歷史悠久,茶葉品質優異,文化底蘊深厚著稱。今年1―9月,全縣茶葉產量近4萬噸,產值達65億元。據了解,10月底,中國茶葉流通協會在中國茶業經濟年會上,首次公開發表“2009年度全國重點產茶縣發展報告”,安溪名列“全國百個重點產茶縣”首位。10月中旬,上海世博會聯合國館、上海茶葉學會和“中國世博十大名茶”招委會,聯合評選出“中國世博十大名茶”,安溪鐵觀音位居首位。實至名歸摘取中國茶業界兩個“第一”的榮耀,是安溪鐵觀音繼榮獲證明商標、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全國茶界首枚中國馳名商標,被外商評為最熟悉和最喜愛的中國品牌、福建省改革開放三十年最具影響力和貢獻力品牌之后,安溪茶產業競爭實力和安溪鐵觀音品牌魅力的又一次綜合展示。
品牌的魅力,也是文化的魅力。安溪縣堅持把文化理念貫穿茶業發展始終,注重以文化助推產業發展,通過持續不斷舉辦茶文化活動,弘揚安溪鐵觀音和諧健康的文化內涵。幾年來,安溪縣先后舉辦中華茶產業國際合作高峰會、中華茶文化安溪鐵觀音和諧健康高峰論壇等各種大型茶事活動,連續多年舉辦“安溪鐵觀音神州行”之南部行、中部行、北部行、東北行、西部行及香江行等大型考察采風交流活動,實現了政府、媒體、企業、茶商、消費者之間的良性互動。拍攝《婀娜公主》、《鐵觀音傳奇》、《鐵爺茶館》等電視連續劇,用電視藝術的形式宣傳安溪鐵觀音。成功申報中國茶文化藝術之鄉,安溪鐵觀音傳統制作技藝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今年來,先后與國家工商總局聯辦“安溪鐵觀音杯”全國中學生商標知識競賽;在中國茶都舉辦“消費與發展”大型廣場宣傳活動;與海峽都市報聯辦首屆中國安溪鐵觀音制茶師大賽;應邀參加2009北京馬連道國際茶文化節,承辦“安溪鐵觀音·和諧健康”主題日活動;組團參加首屆香港國際茶展。通過形式多樣的茶文化宣傳活動,促進安溪茶文化與茶經濟互動共榮。
茶王賽源于古代的“斗茶”,又稱“茗戰”。民間“斗茶”的習俗始于唐代,宋之后在福建民間廣為流行。清初衍生了“功夫茶”的沖泡方法,了清末民初,“斗茶”逐漸發展成為有組織、有規模的名茶評比活動,評出的第一名稱為“茶王”。如今福建安溪“茶王賽”已成為茶文化中一道獨特的景觀。1993年以來,安溪縣先后在廈門、廣州、上海、長沙、香港、澳門等地舉辦“茶王賽”及其系列茶事活動。
本次茶王賽由北京市茶業協會支持,安溪縣茶業管理委員會和安溪鐵觀音研究院主辦,經過前期一個月緊張的準備,共收到報名參賽參賽茶樣共60個,評委們依次拆封了茶樣,謹慎、規范地浸泡茶樣,并通過味道、口感、香氣、外形、湯色和葉底等方面對茶樣進行全面評定,共篩選出6個茶樣進入12月27日舉行的決賽。經過激烈角逐,安溪縣滿庭芳茶廠的鐵觀音最終一舉奪得了金獎暨“茶王”稱號,安溪縣新德茶廠、北京金麗珍茶業有限公司獲得銀獎,廈門英名茶葉有限公司、北京鴻坤茶葉有限公司和崎仁鐵觀音獲得銅獎,安溪縣潮源茶廠等10家茶葉企業獲得優質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