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廣芩 記者 尚洪濤 攝
“跑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的云喲……張家溜溜的大哥,看上溜溜的她喲……”這首膾炙人口的《康定情歌》中“張家溜溜的大哥”的原型,傳說是我省戶縣人,在“鹽茶古道”上與康定鍋莊美麗女子“李家大姐”相愛。然而,這究竟是傳說還是現實?抱著對這個美麗故事的探究,也抱著對陜商這個神秘群體的探究,著名作家葉廣芩沿著當年陜商入川的艱辛足跡,邊走邊寫,還原陜商的歷史和文化,并完成了散文集《張家大哥》。前天下午,葉廣芩與陜商研究專家李剛、陜西省電影家協會副主席張阿利、攝影師余平、該書責編韓霽虹一起,分享了《張家大哥》的創作故事。
葉廣芩介紹說,當年為紀念紅軍長征,她曾參加中國作協組織的重走長征路采風活動,到達了康定,當地一家老板是陜西戶縣人,看到他們到來特別高興,還跟她用陜西話聊了很多。也就在這個過程中,他們聊起了《康定情歌》中的張家大哥,老板講了一個美麗的愛情故事:“張家大哥”的人物原型姓宋,是早年的一位陜商,入蜀后和李家大姐的美麗愛情故事,就發生在鹽茶古道上。愛情故事很美好,但具體的細節需要作家補充,葉廣芩當時就有想法,要重走神秘的鹽茶古道,追尋古老的愛情傳說,也探訪陜商的發家故事。后來,她歷時兩年,親走神秘的鹽茶古道,實地探訪,搜集資料,以切身感悟和體會創作《張家大哥》,還原陜商的歷史和文化,闡釋陜商的經商之道、為人之道和生存之道。
作者把鹽茶古道的文化融入作品親切靈動的敘述中,穿插著獨特的感悟和體驗,全書配有著名攝影家及作者本人實地踏訪過程中拍攝的精美圖片100余幅,亦收入了一部分至今已很難看到的珍貴老照片。葉廣芩說:“一步一步重走陜商之路用了很長一段時間,對我本人也是很大的考驗。《青木川》完成前就想寫《張家大哥》,沒想到《青木川》問世這么久才最終完成了這本書。”重走鹽茶之道前,她對陜商進行了系統的研究,而西北大學李剛教授關于陜商的專著給了她很大的幫助。
李剛教授在其論文《陜商“德泰合”與“康定情歌”》中稱,“德泰合”的少東家叫宋春,他16歲時被父親送到康定,在茶店里學做生意,后來與康定的一家鍋莊女主人雅瑪產生了感情,每天傍晚宋春都要站在雅瑪的碉樓下唱歌,自然就是《康定情歌》的最初曲調。葉廣芩說:“其實‘張家大哥’是一種現象,是陜商的一種精神。沿途所見所聞和所有聽到的故事,我都會寫進書中。比如說,成都的陜西會館傳說是陜西商人用從陜西背過去的一兜一兜土建起來的,所以我也收了一兜土,并把它帶回了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