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的普洱茶市場仍然延續上一年的低迷行情,大量茶莊茶鋪關門,與原料端山頭的火熱形成了鮮明對比。而在殘酷的市場競爭環境之下,與其被動等待市場回暖,不如主動采取積極行動,嘗試自我突破方為上策。
產品線調整探索
面對日益龐大的茶葉消費市場,單一的產品類型再難以滿足多樣的消費需求。小廠可以嘗試小而美路線,精致茶品,提升品牌美譽度,同時穩固原有的消費群體;大廠可以有放有收,差別微小的茶產品可以嘗試適當縮減,集中所有資源在有效領域,通過考察與分析市場生產出滿足不同消費人群的產品,推動產品消耗消費。過長的產品線得到調整才有利于減輕企業的資金壓力,并提高資源利用率,而經過市場調查細分開發出來的產品也相對更容易被市場接受消化。
嘗試提高產品流通性
要突破長期以來普洱茶產品以收藏積壓為主的局面并不容易,降價是一種普遍策略,但長久之策應該是不斷拓展消費者。因為品飲普洱茶的人群還是占較少數,市場的上升空間還是較大的。這里關系到茶企品牌與渠道商的合作互利。接近市場終端的渠道商是最清楚消費者所求的,茶企得到信息反饋,結合自身的市場分析與產品戰略,創新推出優質茶品,渠道商在這個基礎上憑借其在當地茶葉市場的一定資源優勢,把產品售出,擴大彼此影響力。當然,僅依靠傳統經銷商的資源來提高產品流通性也不太現實,茶企應積極嘗試多領域開發,線上的購物平臺或是移動客戶端的平臺也應該探索開發滲透,全面把產品和品牌文化顯現給消費者。
堅持拓展宣傳,蓄勢待發
自然,要產品暢銷、品牌加盟商不斷增長,茶企應該堅持長期開展精準的營銷推廣。依靠大量的品鑒裝活動擴大品牌影響力,培養新粉絲,同時積極開展大型的市場活動,鞏固原有的市場地位與知名度,維護已有的忠實粉絲,最終完成積累,發酵壯大。做茶從來就不是一件可以一蹴而就的事情,注重越陳越香的普洱茶更是如此,往往茶企長期開展各類營銷活動,在短時間內難以看到有明顯成效,但積累到一定程度也可以帶來巨大成功。
堅守品質才是基礎
市場行情尚處于調整期,但也不能為節省成本而對茶品進行偷工減料,犧牲品牌形象與產品譽度難免得不償失。君不見普洱茶新品牌潤元昌在4月份新增12家渠道商,5月份的招商工作依然高歌猛進,逆市上揚相當搶眼。究其原因與其茶品品質較為穩定有關,新品口碑良好,加上早期的茶品經過這幾年的逐漸陳化,也不斷得到專業茶人的認可,配合后期的精準營銷拓展,品牌發展潛力巨大。所以行情再難,也要堅守品質底線,穩固品牌的市場地位與形象。
行業正處于調整期階段,處處是挑戰,但機遇也不少,需要各普洱茶企積極開拓探索。熬過寒冬,離春暖花開也就不遠了。
文/風寒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