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省農業廳副廳長、川茶產業發展聯席會議辦公室主任涂建華
本報記者 李淼
川茶品牌集中展示
記者:本屆四川茶博會取得了哪些成果?
涂建華:經過5年發展,四川茶博會正日益成為國內最有影響力的茶類博覽盛會之一。數據可證。據不完全統計,本屆茶博會總交易額12.4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了15.8%;到會專業買家2.8萬人次,也比上屆增長11%,參觀觀眾達7.56萬人次。全國20多個省市自治區及臺灣企業參展,印度、斯里蘭卡、韓國、日本等11國企業也來了,參展企業650家,比去年多了86家。四川展團參展規模也創歷屆之最,14個茶葉主產市、41個主產縣全部亮相,240多家規模以上企業參展。國際國內多達500余家采購商云集成都舉辦專場采購對接會。
我省多地借助茶博會平臺斬獲頗豐,如成都簽下茶葉品牌、旅游開發、生態農業、電子商務等5200萬元大單,雅安、達州分獲6000余萬元、4800余萬元訂單,宜賓協議成交7432萬元。聯合國糧農組織政府間茶葉工作小組還與蒙頂山茶葉交易所達成合作意向,推廣茶交所跨界融合。
記者:最大的亮點是什么?
涂建華:我覺得品牌展示是今年亮點,本屆展會共匯集國內外六大茶類3000多種名茶。我省第一個省級茶葉公共區域大品牌“天府龍芽”也首次亮相,“川茶大區域品牌揭牌儀式”“天府龍芽川茶區域品牌高峰論壇”等活動成為亮點。四川茶葉大區域公共品牌、區域品牌和知名企業品牌抱團出征,川茶品牌得到全方位集中展示。
省級區域品牌眾望所歸
記者:將“天府龍芽”確定為川茶大區域品牌,它的品牌優勢是什么?
涂建華:茶源生中國,蜀土茶稱圣。四川擁有3000多年人工種茶歷史,是種茶、制茶、飲茶和茶文化發祥地。四川首個茶葉大區域公共品牌,無疑要具有豐富的內涵和突出的特點,我們對此做過專業而審慎的評估。“天府”既能明確代表四川區域,也包含可圈可點的四川人文、地理文化和融匯千年風韻的川茶文化。“龍芽”則彰顯四川名優綠茶以芽形為貴的特點,代表性強、融合性好,且具有中國龍精神、中華產好茶的象征意義。目前,全省產茶縣多達120多個,優勢重點產茶縣30多個,主要分布在沿秦嶺、岷山、大雪山、貢嘎山、四姑娘山等山脈內側,四川盆地的盆周山區和盆地丘陵區,恰好呈“C”字形形狀分布,取名“龍芽”,讓地貌奔入眼底,如同神龍環護。
雪山之水不僅造就天府之國,也潤澤出香氣高長、滋味濃厚、久泡久爽的甘洌香型優質川茶,可以說是“雪山之水潤天府,盆地之氣催龍芽”,這是有別于“安溪鐵觀音”“西湖龍井”等名茶的獨有味覺記憶,成為省級區域品牌,我認為眾望所歸。
川茶優勢資源集結發展
記者:“天府龍芽”還有哪些獨特的產業基礎優勢?
涂建華:四川得天獨厚的生態條件不僅孕育豐富的茶樹品種資源,無法復制的氣候也使得茶區采摘比江浙提早近30天,成為名優綠茶和出口綠茶優勢區。同時,綠、紅、黑等六大品類和扁、針、條、片等多種形態,能滿足國內外多樣化、優質化消費需求。
川茶產業近年持續快速發展,正集結優勢資源抱團發展,構筑多點多極支撐發展的新格局,已建成川西名優綠茶、川南優質早茶、川東北富硒茶三大優勢產業帶,面積、產量、產值穩居中國茶產業前三位。2015年,四川茶園面積約32萬公頃,毛茶總產量近26萬噸,總產值達157億元,綜合產值近500億元。
四川也具有一流的茶葉基地,茶園基礎設施完善,無性系良種茶園高達70%以上,從茶園到茶杯質量安全保障體系完善。目前已形成穩定完善的茶葉人才培養、科技推廣及生產經營管理體系,建立了四川茶葉創新團隊。
四川還擁有中國一流的茶企和品牌,國家級茶葉龍頭企業6家,獲得國家地標保護茶產品16個、中國馳名商標12個。竹葉青茶業、川茶集團、米倉山茶業集團、巴山雀舌茶業集團已形成茶企“川軍”,各領風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