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吧欧美-色吧五月婷婷-色吧亚洲欧美另类-色吧在线视频-国产一区二区高清视频-国产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茶葉新聞 /  香茗為媒 邛茶走出獨特發展路

香茗為媒 邛茶走出獨特發展路

 香茗為媒

3月18日,“2016成都(邛崍)采茶節”正式拉開帷幕,在一片新翠的臥龍鎮文君茶公園里,采茶姑娘十指芊芊,一捏、一掐、一放,將茶樹上最新嫩的葉芽采摘下來,裝進籮筐。這些新鮮的嫩芽經炒制后,將貼上“中國馳名商標”,遠銷海內外。

“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讓邛崍非常適宜種茶,其‘萬擔茶鄉’的美譽有史可查,當地的飲茶文化也是源遠流長。”在當天舉行的“名人茶敘”上,著名歷史學家譚繼和如此評價。

近年來,邛崍在茶產業發展上,以杯杯香茗為媒,力推“邛崍黑茶”,并打造出以“文君牌”、“花秋牌”兩個中國馳名商標為代表的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多個茶葉品牌,在現代農業產業發展上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之路。

文化名片夯實發展根基

邛崍種茶、飲茶可追朔到西漢年間,《古代的巴蜀》一書介紹茶葉時,稱:‘漢有楊雄,司馬相如之徒皆飲焉”。可見,兩千多年前成都.邛崍(古稱邛州)一帶民間飲茶已蔚然成風。而后,唐朝茶學家陸羽在《茶經》這樣描述邛茶:“萬擔茶鄉,唐代聞名”,而《新唐書,地理志》更將邛州列入全國產茶的十七州。據宋元年《九域志》記載:“臨邛有火井茶場,生產邛州貢茶,造茶成餅,二兩重……每八餅為一斤入貢,俗稱為磚茶。”到清嘉慶年,邛崍已年產茶葉200萬斤以上。

深厚的文化底蘊,是邛崍茶產業品牌發展的內生動力。細數典型,文君茶文化已積淀近百年,品牌享譽省內外。3月18日,筆者在文君茶公園見到幅員數千畝的有機茶圃旁,茶葉生態旅游體驗館、文君緣、文君茶莊吸引了眾多游客觀光游玩,園區內還原古風的傳統茶園、茶具將當地的茶文化演繹到極致。

“郭沫若先生曾題詞‘文君當壚時,相如滌器處,會當一憑吊,酌取井中水,用以烹茶滌塵思,清逸涼無比’,我們‘文君茶’正是由此得名。”四川文君茶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吳曲介紹說,深厚的文化底蘊,是“文君茶”品牌發展的重要根基,通過將文化與茶葉生產深度融合,“文君茶”現已走出了一條融茶葉種植、加工、茶園觀光于一體的全產業鏈發展之路。

在邛崍市夾關鎮的黑茶廣場,廣場正中石柱上的“中國黑茶之源”幾個大字赫然醒目,這宣示了“邛崍黑茶”基于茶馬古道的歷史形象定位。以這個廣場為核心的茶產業主題公園占地千畝,由花秋茶業有限公司和邛崍市政府聯合打造,集文化博覽平臺、科技創新平臺、觀光旅游平臺、商貿流通平臺、倉儲金融平臺為一體,可謂是當地黑茶產業發展樣本。

“茶葉是邛崍農業發展的主導產業,如何將‘邛崍黑茶’這一品牌形象傳播出去非常關鍵。”邛崍市農林局局長陳漢云表示,區域公共品牌與縣域形象互為背書,然而在全國2800多個縣域單元中,邛崍并沒有太高的知名度,如何讓消費者特別是川外的消費者認識“邛崍黑茶”任重而道遠。

去年,“邛崍黑茶”和“邛崍黑豬”雙雙通過國家地理標志認證,“這是一個契機。”陳漢云告訴筆者,通過實施“區域公共品牌+企業品牌”的發展戰略,邛崍目前已形成了以精品茶葉企業為龍頭,以南絲路文化與文君文化為載體,結合 “天臺山-平樂古鎮”5A級旅游景區創建,著力標準化基地提升、茶產品精深加工、茶旅融合發展的“全產業鏈”發展格局。

良好品質確保市場競爭力

作為產茶大國,我國有超過2000種茶葉,作為產茶大省,四川茶葉品類繁多,全省茶園面積480余萬畝,如何在激烈茶葉的市場競爭中拔得頭籌,口感品質是核心競爭力。海拔600至1000米,土壤肥沃,雨量充沛,全面平均氣溫16.5℃,極佳的地理生態環境是邛崍茶產業發展的一大優勢。

“邛崍黑茶”源遠流長,可如何讓古老的黑茶迎合現代消費需求?這自然離不開品種創新和制茶工藝技術的不斷改良。2014年,由花秋茶業有限公司進行了創新改良的“邛崍黑茶.王者之香”正式進入美國市場,其“香、醇、陳、紅、厚”的口感在夏威夷等地受到熱捧。另外由花秋茶業耗資500余萬元開發出的 “隱香型黑茶”,也是高新技術的衍生品。

除了黑茶,邛崍市的白茶產業也逐漸形成規模。在邛崍市寶林鎮,成都市鑫益聯農業有限公司發展的白茶種植面積已有2000多畝,并輻射帶動周邊種植面積5000余畝。一直堅持無農藥無化肥種植,堅持標準化茶地管理。在2014年舉行的茶博會上,其生產的明前白茶拍出5斤6萬元的高價。

基于對健康安全的考慮,有機茶近年來為消費者熱衷,文君茶業有限公司在邛崍市臥龍鎮杯土村流轉了2000畝土地建起了標準化有機示范茶園,其種植也嚴格按照生態有機標準。

“選取最肥沃的土壤,絕不使用農藥,連采摘期都有嚴格的時間規定。”吳曲告訴筆者,文君有機茶葉種植過程中運用傳統生態的防治病蟲害辦法,不施加化肥農藥,此外,溫度必須在攝氏10到20度之間,不沾雨水露水的日子里采摘,以保證茶葉的優良品質。其中精品茶葉文君鳳芽的全年采摘時間只有5—10天,全部來自海拔800—1200米之上的高山有機茶區,每500克鳳芽由35000-45000顆鮮嫩飽滿的芽心精工細作而成,產品再經人工按照一比十精心挑選,成品可謂萬里挑一。

品質保證成為了邛茶參與市場的有力競爭力。據了解,目前邛崍全市已建成綠色食品茶面積8萬畝,在夾關、臨濟等鎮鄉的茶葉綠色防控園區達10萬畝。全市茶葉種植規模達到13萬畝,茶葉年產量4500噸,茶業綜合產值10億元。全市共有以文君、花秋為代表的成都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茶產業企業7家,其中國家級龍頭企業2家,中國馳名商標2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