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茂林在查看茶園雞長勢。
早春鮮烏龍茶葉賣到180元/公斤;茶園雞市場售價42元/公斤
鄒遠翔特約通訊員 周超文 文/圖“茶園里養雞,不僅雞賣價高,而且茶園還不用除草、施肥和打農藥,茶葉品質好價格更高。這不,今年我的早春鮮烏龍茶葉就賣到180元/公斤,比別人同樣品種的茶葉每公斤要多賣20元!”近日,在瀘州市納溪區大渡口鎮天堂村一組的兩個茶山上,村文書、大學生村官曾茂林一邊忙著采早春茶,一邊不時吆喝著在茶樹下追逐覓食的生態雞。
據了解,曾茂林在茶園里放養土雞,并利用土雞除草滅蟲,雞糞還可以還園肥土。通過這種“雞茶共生”的生態農業模式,他今年至少可出欄1.5萬只生態雞,近400畝茶園一年下來可減支增收60萬元。
種有機茶催生“茶園雞”
曾茂林幾年前在天堂村租用了村民近400畝荒山和殘次林,改造成優質早春茶園,并購買了茶葉加工機械,準備大干一場。不曾想,2013年試產的5000多斤茶葉,到年底還有2000多斤茶葉沒賣掉,他一氣之下全部送給親戚朋友。
“問題出在茶葉質量本身。”當納溪區茶葉站專家來對曾茂林的茶葉進行品鑒后,一句話提醒夢中人,“現在全國盛行有機茶,你不爭創有機茶生產基地,茶葉如何能受到消費者喜愛?”“要種出有機茶,茶園既不能施化肥,治蟲又不能打藥,茶葉怎么生長?”正當曾茂林感到疑惑時,專家告訴他,茶園放養土雞不失為一條最佳捷徑。
一語道破天機。欣喜不已的曾茂林從2014下半年開始,就嚴格按照納溪農業局茶葉站的有機茶生產標準,不打農藥,不施化肥,在茶園里買回了3000只雞苗入進茶園散養。
三個月后,曾茂林驚喜地發現,茶園里雖然沒有施肥,但茶樹依然長得郁郁蔥蔥,蟲子也少見了。而放養的土雞,雖喂的稻谷、玉米極少,但卻長得皮毛光亮,體格健壯。尤其令他欣喜的是,2015年出產的茶葉,全部被商家以高于同類品種價格20元/公斤的價格收購,一舉讓他嘗到了種植有機茶的甜頭。
“茶雞共生”一舉多贏
走進曾茂林兩個山頭近400畝的茶園,連綿起伏的茶山間,幾棟“小木屋”式的雞舍散布于內。走進郁郁蔥蔥的茶園,一群群散養的生態雞在茶樹叢中或悠閑覓食,或追逐逗趣。通過在茶園中放養土雞,茶葉品質提高了不愁銷了,茶園里養出的雞肉質更鮮嫩。
曾茂林的土雞夜間就棲息在棚舍里,白天則在茶園里四處活動。曾茂林介紹:“雞群在茶園刨土覓食,既除蟲省飼料、省農藥,又能為土壤松土,省人工費,雞糞還是供茶葉生長的上等肥料,真是一舉多贏。”
曾茂林給筆者算了一筆賬,2015年茶園養雞1.5萬多只,除去人工費、飼料費、雞種費、防疫費等,賣雞就實現純收入近50萬元,這是養雞的直接收入。養雞的間接收入是:省去茶園鋤草400個工,按80元/天,全年除三次草計算,省去9.6萬元除草費;省去化肥費用,按每畝施50斤復合肥,單價按2元/斤計算,近400畝省去肥料錢4萬元,另外省去施肥噴農藥工錢和農藥錢2萬元。三項合計15.6萬元,養雞直接和間接收入共計60余萬元。
園養雞,雞護園,雞和茶園共生這種茶模式的成功,讓曾茂林看到了“茶雞共生”的商機。今年1月,曾茂林又果斷投資近80萬元新流轉了200畝山地種早春名優茶。曾茂林告訴筆者,茶園養雞,不僅使茶葉品質提高產值翻了3倍,茶葉經濟達到最大化,實現了品牌效益;而在茶園里飼養的生態土雞6個月就可出欄上市,因其肉質鮮嫩味美,市場售價達42元/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