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會嘉賓相聚香港合影留念
享有茶界品牌“奧斯卡”之稱的第八屆“金芽獎·陸羽獎”中國茶品牌與國際杰出貢獻茶人頒獎典禮于8月14日在香港國際茶展期間舉行的第九屆香港“論道·中華茶文化與品牌”高峰論壇上隆重揭曉。
來自廣東海利集團“金灶”茶具品牌、湖南茶業集團“臻溪”品牌、四川川茶集團“天府龍芽”品牌、貴州“仙源紅”品牌、云南“德鳳”品牌及香港“樂茶軒”、“榮源號”、“國茗軒”品牌等19家國內外知名茶企及15名國際杰出茶人等榮獲本屆“金芽獎·陸羽獎”年度大獎桂冠。
據悉,歷經八屆的“金芽獎陸羽獎”是中國茶行業里唯一參照“國際品牌標準-IBS10000”、“中國企業品牌競爭力指數系統”為評選依據的品牌培育與推選活動,每屆特邀著名茶界專家、品牌營銷專家、資深媒體人及聯合國家相關茶葉質檢中心等機構組成權威評審團。是目前業界最具標準化、持續化與權威性的茶企品牌培育與系統推廣工程。
“金芽獎”旨在樹立與推廣“中國名茶”向“中國品牌”的轉變,讓品牌引領茶行業健康有序發展,在“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的推動下,促使更多的中國本土茶品牌參與國際茶業市場的競爭。八年來,該項活動對中國茶行業近5000家知名茶企業進行了系統的考察、培育和篩選工作。
出席本屆頒獎大會的中國茶文化國際交流協會會長楊孫西指出,日益提高的國外標準阻礙國茶出口,使那些以出口為主的茶商遭遇更大的挑戰。近幾年來,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不斷提高茶葉檢測標準,中國茶企的日子越來越不好過。比如歐盟把茶葉中的農藥硫丹殘留的檢測標準一下子提高了3000倍,對茶葉的檢測由原來的100多項增加到200多項,而日本對茶葉農殘限制也有明顯變化,將設限農藥殘留由83種增加到144種。另外,隨著中國人工、材料成本的增加,中國出口的茶葉已沒有價格優勢,中國茶葉的出口份額逐漸被其他國家擠占。這使不少靠出口營生的茶店茶商日子越發難過。
國家品牌專家、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張世賢教授指出,在當今“互聯網+”與“營銷3.0時代”,茶企業必須改變以往的傳統營銷策略,無論是品牌建設還是創新商業模式,或是消費價值觀,都必須與消費者建立同感和共鳴,通過主動走出去及承擔社會責任并積極面對全球化和地域化的張力,以優質的茶產品和創新思路與創新服務進入新興國際市場。
張教授強調說,中國品牌何時能被世界接收,有三個關鍵因素,一是國家實力,二是創新人才,三是漢語的語言優勢和中國茶文化的普及。
面對全球網絡化和品牌化消費的大趨勢,茶企業品牌之間的競爭格局正在逐步形成。隨著新一屆政府大力發展市場化經濟的政策不斷出臺,茶企之間的市場需求反應力以及外部因素中的真實性和透明度,品牌建設的重要性就逐漸凸顯出來。上萬家茶企開始接受市場的嚴峻考驗,對市場變化的反應能力很快將品牌之間的差異拉大。茶行業內經過多年洗牌,標桿品牌企業已初見端倪。
因此,傳統的茶企業亟待樹立更具前瞻性的品牌愿景和發展目標,從單純的生產產品,開始走向多元產品、網絡營銷、體驗銷售、個性化訂制及線上線下互動等更符合當代市場消費者需求的多元概念。
在本屆頒獎大會上,來自海內外的19家茶企業和15名國際杰出貢獻茶人分別榮獲年度大獎“金芽獎·陸羽獎”榮譽稱號。
香港茶界知名人士,曾獲得香港政府頒發大紫荊勛章的中國茶文化國際交流協會楊孫西會長榮膺本屆年度大獎“陸羽獎”中華茶文化特別貢獻獎,可喜可賀!12第一頁 上一頁下一頁最后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