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促進武夷紅茶技術水平和產品質量的提升,更有利于規范武夷紅茶產業健康、有序發展,切實保障武夷山紅茶生產者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通過審訂的《地理標志產品 武夷紅茶》省地方標準9月26日起正式實施。10日,武夷山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局長周紫烽介紹。
武夷山是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地,也是世界紅茶的始祖,目前在國際茶葉貿易中,紅茶占據貿易量的80%以上,紅茶成為當今世界年消費量最大的茶類。2011年7月,國家質檢總局批準對武夷山市武夷紅茶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這是繼武夷巖茶以后,武夷山市又一個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的產品,也是福建省第51個獲得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的產品。同年12月31日,《地理標志產品 武夷紅茶》(DB35/T 1228-2011)發布實施。
福建省地方標準《地理標志產品 武夷紅茶》是規定武夷紅茶的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范圍、術語和定義、產品分類、要求、試驗方法、檢驗規則及標志、標簽、包裝、運輸、貯存的主要標準,它適用于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根據《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規定》批準保護的武夷紅茶。
2年多過去,《地理標志產品 武夷紅茶》需要修訂
《地理標志產品 武夷紅茶》實施以來,對武夷紅茶的產業發展提供了很好的標準依據,有力地推動了武夷紅茶產業的發展。然而,隨著武夷紅茶產業的迅猛發展,該標準的一些內容已經不能滿足目前武夷紅茶形勢發展需求,需要進行相應調整。
一方面,金駿眉等一些新品種沒有在標準中體現,作為一種創新型新品種,金駿眉有很高的市場認知度,已經成為武夷紅茶的一個典型代表,然而標準中未涉及金駿眉等一些新品種,企業進行金駿眉等一些新品種標準生產及標識標注出現了盲點,這給武夷紅茶金駿眉等一些新品種的監管和指導企業標準化生產也帶來了很大的困擾。
另一方面,隨著國內紅茶市場的火熱,市場上一些不法商販為牟取私利,制假售假,冒充桐木關紅茶,嚴重影響了武夷山紅茶品牌的建立和產業的健康發展。
2014年8月8日,由武夷山市質量技術監督局(武夷山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和武夷星茶業有限公司等單位申請修訂地方標準立項,根據福建省質量技術監督局下達的2014年度第三批福建省地方標準制修訂項目計劃,批準《地理標志產品 武夷紅茶》DB35/T 1228-2011地方標準的修定。
新修訂的標準涉及“紅茶貴族”金駿眉
自任務下達后,武夷山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聯合武夷星茶業有限公司等單位成立了標準修訂小組,明確了工作指導思想,制定了工作原則,確定了修訂(下同)小組成員和任務分工。
期間,由主要領導帶隊,走訪了12家當地有影響力的紅茶生產企業,廣泛聽取企業負責人、紅茶專家對《地理標志產品 武夷紅茶》省地方標準修訂的意見和建議,并就擬修訂的條款進行面對面地深入探討、研究。
修訂組采取專家咨詢,組織召開座談會,對擬修定的標準所涉及的內容、范圍、適用性、前瞻性等內容進行了研討。在充分調研和分析總結的基礎上,修訂組于2015年2月起草標準討論稿。并形成標準征求意見稿,廣泛征求了檢驗機構、相關部門、企業以及專家意見。根據反饋意見,對標準進行了修改完善。2015年4月21日報標準送審稿。
今年5月,在福州,由福建省農業廳、福建省農林大學、福建省農科院等單位的專家組成的專家組在聽取了標準起草組的標準修訂情況說明后,對標準送審稿進行認真地比較、討論、評審,與會專家一致認為:該標準修訂稿更加符合武夷紅茶當前形勢發展需求,既包涵了武夷紅茶多年生產的傳統特色經驗,又吸收了相關產品的新技術,資料齊全、依據充分、內容完整,符合有傳統特色和技術先進、經濟合理、切實可行的制標原則,同意通過審定。
“紅茶貴族”金駿眉是這一次主要修訂的條款。在2011版中,“奇紅是指采用適宜的茶樹品種的芽葉,經獨特加工工藝制作而成的紅茶。”修訂后的條款為“奇紅是指采用適宜的茶樹品種的芽葉,經獨特加工工藝制作而成的金駿眉等系列紅茶。”在2011版中,“武夷紅茶產品分類為:正山小種、小種、煙小種、奇紅。”修訂后的條款為“武夷紅茶產品分類為:正山小種、小種、煙小種、奇紅(金駿眉等)。”
9月26日,《地理標志產品 武夷紅茶》省地方標準將正式實施。武夷山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局長周紫烽表示,修訂后的標準將更具有可操作性,對于發揮紅茶產品的地方優勢,促進區域經濟發展,提高武夷紅茶市場核心競爭力具有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