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雙福鎮茶農正在采摘鮮葉。
近來年,峨眉山市堅持走特色農業發展道路,立足“生態”優勢,打響“峨眉山茶”品牌,做大做強特色茶業產業,使峨眉山茶香飄四方。
茶葉市場:搶鮮搶早格外“俏”
3月16日一大早,大西南茶葉市場人聲鼎沸,熱鬧非凡,新鮮的茶葉擺放在交易區內,散發出陣陣清香。來自江蘇、浙江、安徽、山西、山東、北京、天津等地的茶商們,忙著將一袋袋茶葉裝箱打包,運往全國各地。
“今年春茶品質好,加工工藝和質量比往年有所提升。”來自浙江的茶商李先生忙得不亦樂乎。
“今年春早,春茶在春節前半個月就上市了,茶葉總量比往年大,批發走勢快,價格在200至400元一斤不等。”大西南茶業協會副會長、峨眉山市佛芽茶業有限公司總經理譙英成一邊忙著接待客商,一邊告訴筆者,這幾天大西南茶葉市場每天名茶銷售在100噸以上,最多的時候可達200噸,交易額上億元,其中安徽、江浙茶商的購買量最大。
據了解,目前峨眉山市雙福鎮茶葉種植面積在15000畝左右,共有茶農近5000戶,茶葉產業在雙福鎮已形成種植、收購、加工、銷售一條龍。由于大西南茶葉市場管理規范,秩序良好,價格透明,來自沐川、馬邊、夾江等周邊區縣的茶農云集于此,同時也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茶商紛至沓來。
“目前來看,我們的大西南茶葉市場還缺少茶文化。”譙英成坦言,雙福大西南茶葉市場面臨著市場競爭的分割。“如果能結合旅游產業,在這里建設茶葉加工園區、茶葉精品市場,豐富茶文化,將會極大的促進峨眉山茶產業發展,惠及更多茶農。”
今年,峨眉山市將進一步統籌規劃特色農業產業發展,加快建設茶葉加工中心園區,對大西南茶葉市場進行改造提升,積極打造茶文化主題公園,建設茶業旅游特色基地,促進茶產業轉型升級。
種植基地:利農惠民一片“贊”
在雙福鎮石崗村農業科技試驗示范基地,一幅精彩別致的水彩畫躍然眼前。陽光下的茶園一片蔥郁,鑲嵌著金色的油菜花邊,茶農們動作嫻熟地采摘著鮮葉。
“每天有七八十人在這里采摘鮮葉,最多的時候有100多人。”茶園基地承包人王世華介紹,這120畝茶園栽種著烏牛早等新品種,是國家級農業科技試驗示范基地。自2004年承包以來,總體效益不錯,特別是今年,因為天氣適宜,預計能采摘鮮葉5000到6000斤。
“這片茶園把周邊的老年人養活了。”王世平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采茶的大多是周邊的村民,且有不少老年人,按照每斤17元的價格計算,每人一天的收入在100元到300元左右不等。
村民張大姐因身體不好,不能外出打工,守著家門口采摘茶葉成了她增收的好門路。她一邊采摘茶葉,一邊同筆者攀談起來。“有的人早上6點就來采了,我沒有別人出來得早,但還是能采三四斤,掙個幾十塊錢。”
從茶葉采摘到茶園管理,從年初的春茶上市到國慶前后的秋茶采摘,王世平承包的茶園至少可以解決100多人的就業問題,給周邊群眾帶來了實惠。
據了解,目前峨眉山市茶葉總面積達到20.1萬畝,產量18500噸,峨眉山茶成為峨眉山市惠民增收的特色農業支柱產業。該市計劃在2015年至2017年,改造茶園3萬畝,建設生態高效茶園11萬畝。
編輯點評
“峨眉山茶”作為國內著名的地理標志產品,不只局限于峨眉山市范圍內,而是包括以峨眉山為主體的峨眉、夾江、沙灣、犍為、馬邊、峨邊、金口河等樂山市轄區境內的所有產茶區域。這一區域,不僅氣候條件佳,生態地理環境也屬上乘。因此,每年春茶上市時節,便有包括日本、韓國和臺灣、浙江、江蘇、安徽、福建等國際國內的茶商前來收購“第一簍春茶”。一時間,位于峨眉山市雙福鎮的大西南茶葉市場商賈云集,茶葉買賣生意興隆。這景象的出現,不能不說是近些年來樂山大力打造“峨眉山茶”大品牌成果的顯現。
峨眉山市因其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在“峨眉山茶”的大品牌中,自然成為“領頭羊”,以其自身的實力和影響力,引領著峨眉山茶向著更加廣闊的天地進發。“峨眉山茶”在唱響品牌的同時,也實實在在地為地方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作出了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