勐庫風光
站在山丘下,仰望山頂,頂上郁郁青青一棵老樹斜歪東南方向,孤零零的站在那里,好像在保護著冰島老寨,從山頂往下綠色逐漸減弱,從我腳下通向山頂的下路像一根細線吧綠色分成左右兩部分,我還是猶豫了一下向山頂爬去,不時回頭拍照幾張山村的照片。
冰島老寨古茶園
向上爬行約五十米,小山路已無路跡,和地面約六十度夾角的小路全部呈由上向下滾淌松軟的細土,兩旁雜草叢生,我試探著向上爬行,鞋內立即鉆滿了細土,沒向上邁出一步總會隨著松土向下滑回半步。我試探著邁向路邊的草地,更是南行,氣喘吁吁的我坐在半坡上休息,用手機錄了段感受,又吃力地向上爬去,很多坡段不得不借著雙手才能向上,我試探著想給自己的狼狽像自拍,不是相機放不穩位置,就是自己闖不進鏡頭,腿困力乏,只好作罷。
冰島老寨古茶園
我手腳并用,繼續前進,突然一條沿小路自上而下的黑管隨著松土的下滑露了出來。我試抓著管子向上攀爬,兩步 很多勁,這好像是一條飲水管,我怕自己的失誤毀壞了這項基本建設,停下來用土覆蓋好裸露處得管子,避開管線繼續向上攀登,經過約四五十分鐘的努力,終于來到老樹前,樹旁有被火燒過的痕跡,一只小碗不知是被人遺忘或無用扔在樹根旁,我撿起小碗仔細觀察了一番,并沒有發現什么心意和特殊的地方,這是把它埋在樹旁,樹旁的西北面是一堆新土,像北方的墳頭,雜草叢生中有像嫁接過新植的樹草,再向上行數步,就是座小山上的最高處,一條東西方向的小路穿過小山上的最高處,一條東西方向的小路穿過小山頂往東是下山,往西是上山。
勐庫古茶樹
彩霞初照,西山頭泛著 光,順著小路,我想西山頭上走去,小路的兩旁 來長滿雜木,現已被坎燒掉,坎燒過的地方及下面的地方被植上了新苗,我仔細觀察一棵剛植的小樹苗,認得是核桃。
沿山路向前,拐了一個彎,一棵茂密的大樹聳在路的左邊。路兩旁的雜叢把路有密封了起來,且更顯得翠綠,密封的樹叢監護著山路在拐彎向北延伸;拐彎處的左側有一洞門 ,我鉆進洞門,眼前豁然開朗,一大片開闊地就在眼前,雜草好像被除不久,還堆在地里,一顆顆幼茶苗整齊地排列著,嫩翠的綠葉顯得格外的搶眼,放眼巡 ,水邊的稍大的茶樹茂盛。茶園已經形成。稀疏中有幾克古茶樹夾雜在中間特別顯眼,一直延伸到西邊,幼茶園向南延伸到坡邊,一旅 竹子枝繁葉茂,依稀能 到南山坡上整齊的樹木, 感覺我 測也是茶樹,東邊 下地山坡白花朵朵。山坡下就是冰島老寨,這里微風 ,和風 ,疲勞頓消,我把相機對準了 茶園拍個不停,拍照一陣后,我站在這塊茶園地,面對南邊的綠山,山下的村寨遠方的南 ,不停地高聲呼喊"哎--,冰島,我來了!" 遠處反射 回聲。
勐庫風光
太陽從東半山的山 中露出笑臉,一抹陽光灑在我腳下這片睡醒的土地,撫摸著嫩小的茶苗,我仿佛看到一幅美麗的圖畫。環山中一棵棵碩大的茶樹葉出肥厚嫩葉;身著五彩民族服裝的拉祜族,傣族姑娘身背竹樓唱著、跳著來到了這片茶園,用勤勞的雙手,歡快的采摘著豐收的新芽是的,不遠的將來,這里一定會出現一幅美麗的采茶圖畫面。
迎著朝霞,我走出這塊 的新茶園,沿著來時的彎曲的山路向回走去。
回到金潤家,金潤母親趙**,正背著孫子在院子里剛支好的臨時鍋灶炒菜,因為山里柴源充足。村里用的都是地鍋。早飯主食是米飯,菜有熬炒雞,豬肉炒瓜片。炒雞蛋,水煮青菜。
冰島山野
飯后和李家父子閑聊,雖然方言難懂,溝通不便,我還是零零星星得獲得不少信息;李家是清末從臨汾移居到勐度,幾經周折后定居帶這里, 漢族。冰島村民據說是元朝末年從瑞百萬 馬移居到這里的,后來一直隨南勐河而下到現在的勐庫和雙江。 冰島的傣族和勐庫,雙江的傣族一直有聯系。
在冰島行政村的五個寨子中。拉祜族人數最多,至于傣族先人為什么 處 寨,原因很簡單,這里三面環山,一面臨江,無冰雪災,四季如春, 傣族人的強悍和智慧,不排除是從當地原拉 族人手中 奇過來的。至于為什么叫冰島,什么時候有冰島地之名。誰也說不清??赡苁菨h族根據音譯,過去也叫"丙島"或"扁道",現在已 定成 名正言順的"冰島",即無冰又無島。只有一個坐北朝南,依山而建的美麗山村而已。
至于村前的古茶園,則赫赫有名,譽滿茶界,冰島帶來了無尚的名譽和榮光。
茶是云南各族的"糧食"和"財富",擁有多少茶園樹是財富和身份的象征,作為勐庫土皇帝的土司當然要有自己的"皇家"茶園,傣族人民住的冰島村前這塊風水寶地也就自然成為了勐庫土司的貴族茶園。
五六百年來,李家門前這塊古茶園一直是勐土司的財富和身份象征,能得到餅勐庫土司古茶園的茶是一種榮耀和尊貴,能喝上口勐 土司古茶園的茶是多少人的奢望。
歷史的變革同樣也改變過這片古茶園的命運,當人的生命生存和質量生存發生矛盾時,人總是選擇生命生存。在以糧為主的時代,人們為從土地中獲得更多的糧食,便開山造田,伐林造田,一時間茂密的林山被砍伐燒掉,變成了層層梯田,茶樹也和其他樹木遭到同樣被砍伐的命運甚至更慘,因為古茶園樹一般都植在村旁近山且土地肥沃水土充足,光照好的地方。這些地方也更易于糧食作物的生長。古茶樹被砍毀還不僅僅這些,建房、通路,生產等有礙于人們生活的統統都會被伐掉,不便采茶時也會被伐掉,因為在過去古茶樹的茶和其他茶時同一價錢,被抬移的茶樹命運是好的,多數情況是被伐掉后植新茶的追求易采和高產。從李家七十年代有五十多棵古茶樹到現在只剩下五棵的數字可窺見一二。歷史也為村前這片古茶園印上了烙印,不知應該敘述成古茶樹長在梯田里或敘述成梯田里生長有古茶樹。在這里莊稼田的面積要遠遠大于古茶樹的面積。要遠遠大于古茶樹的面積,且古茶樹完全退居這片山坡的次要位置,因為它全部都是生長在梯田的壟上而不是梯田田內。
站在倆家門前,望著眼前這飽經風霜的古茶園,我思緒萬千,古茶園的主人,五百年前的傣族人懷著虔誠的心,吧一粒粒來之不易的種子在這片上坡上種下,又懷著一顆焦慮不安等待的心,盼著種子發芽,他們每天為種子祈禱,他們每天來到這片土地巡視,驅除野獸,鏟除雜草,保護地下的種子不受傷害。那是一個特殊的日子,早起的老人向往常一樣,起床后就徑直地來到播下茶種的山坡,蹲下觀察這埋下希望種子的土地,突然發現地面有很多裂縫,是茶籽發芽要破土了,他細心撥撥開裂塊,一棵茶苗在向他微笑,他興奮極了,拔腿向村內跑去,全村沸騰了,一盆盆 的水撒向山坡,一當太陽升起的時候,這一片神奇的土地注定成為了中國普洱茶的佳話。
傣族人用心呵護著這片茶園,當種子發芽四年之后,他們把手下的第一片茶葉恭敬地供奉上 把第一次采下來的好茶獻給了這片茶園的引種人--勐 土司。他們也第一次嘗到用汗水換來的美味茶葉。勐 土司對這片茶園的茶葉大加贊賞,從此這片茶園就成了勐 土司的貴族茶園,知道民國時期才摘去她輝煌五百年余年的面積,為世人邁進 地接觸這片古茶園。
太陽已經站在了東半山的山頂,我們也要開始新一天的工作了。今天主要是獲取古茶園的茶樹相關數據。帶上工具,我們一行六人沿著老路從西邊走進古茶園。
(樹圍81cm,主桿高110cm,樹高630cm,樹冠直徑510cm,海拔1671m、北緯23°47′083″,東經99°54′069″)。
從村西南小路的第一個岔向古茶的小路向前走,首先進入我們視野的是趙光家,三棵相連的古茶樹,這三棵樹的樹枝已連在一起,呈一字形排列。樹根相距約四米左右;兩邊 的樹根裸露在外。毛桿從根部兩杈 理位于山坡梯田處,站在上邊的梯田上,就可以采摘北邊樹枝上的茶葉,三棵樹上的 葉碧綠,新芽向陽方已有兩葉一芽,朝陰處個別 還 萌動,一串串大小不一的茶果掛滿枝頭,趙光告訴我們,茶果應該 時間修整掉的,因為沒有收到你的指令沒敢修整,可能會影響些產量,從目前的長勢,十天左右可以開采。我問趙光:"這樹的年齡有多少年你知道嗎?"他無奈地搖了搖頭說:"不知道,村里沒人知道"征詢大家的意見,都說不準,憑經驗我說應該在五百年以上吧,大家說是。于是我就在樹齡一覽中填寫上500年。
我們對古茶園的茶樹 測量著登記著,腳下是剛收獲后枯黃的豌豆、蠶豆、玉米地,有的地方是雜草叢生,這些古茶樹千姿百態地擺著各種盆景似的造型。樹干上、樹枝上長滿黃綠色的寄生植物(菌), 杈枝頭盤 節,像公園里園丁人工設計的造型, 蒼勁有力, 龍游動,成頂天立地、成隨風微動,我依焦而伴, 相依為命。無不表達著歷史的滄桑。歲月的磨歷和頑強的生命力,我深為眼前的古茶樹而驚震,深臨其景仿佛在在檢閱著數萬年的歷史傾聽著她們的不平凡經歷的述說,多么生動一段的歷史文化深,每測完一棵,總是欣賞不完她的芳容,不忍離去。而下一棵美景還在等待著我們,又不得不向前,我們從坡上t探到坡下,又從坡下爬到坡上,從古茶園的西北角開始,從北向南,再從南向北進行著拉網式的 棵測量著登記著。在從南向北的上坡路上 的趙不學指了指前邊告訴我,前邊那一棵是這古茶園中最大最美的一棵,我隨著他手指的方向望去,一排古茶樹后邊,一棵郁郁蔥蔥,亭亭玉立的大茶樹筆直地立在前邊,顯得極為莊重威嚴,我奮力邁步向她奔去。穿過那排古樹,站在樹下,枯黃的豌豆地上,一顆完美的古茶樹清楚地展現在面前,這顆大茶樹同樣生長在上下梯田的梗坡上,梗坡上長滿綠草,透過綠草,看到由于梗坡水土流失裸露在外地粗大樹根,大樹的兩邊的一棵小些的茶樹正向東南傾倒, 主人用一棵長棍支撐著,東邊的幾顆茶樹的樹身也微微向東南傾斜,樹的北邊是梯田,梯田北邊梗坡上茶樹,其中夾雜著芭蕉,我走近大樹,撫摸著裸露的樹根,看到根部已長出 新樹條,新樹條上下萌發出肥壯的新芽,我登上梯田,站在樹上仰視樹 ,樹枝短粗,樹葉寬大,隨手摘下一葉,放在手中,葉寬如掌,葉長出掌,古樹有些紙已發出新芽。新芽莖粗肥,新葉厚實。莖葉上長滿白 的細毛,我們連聲稱贊,好樹,好茶。隨后我們迅速測得到這棵樹的數據。根圍123mm、主桿高172mm、樹冠410mm、海拔1633m,北緯23°47′069″,東經99°54′111″。在這棵茶樹下,大家久久不肯離去。我們邊欣賞邊品論著。邊測 她的年齡,文論半天終未而定,告別她前,再三安排 學盡快培土,把裸露在外地樹根封起來。
人 時光短,金澗家人來喊吃中飯了,原來,聽李師傅介紹我們北方人有吃午飯和中飯吃面條的習慣,特地讓二兒子到勐庫鎮上購來了干掛面,回到他家時一盤雞蛋面條已端在桌上,,我們連聲道謝,金澗父親都面帶著 色的微笑,看著我們盛面。當我們把面吃進嘴里的時候, 感到外軟里硬,沒有煮透,大家相互笑了笑,還是硬著頭皮吃了下去。這時,我深有感觸,的、在當天的日志中寫下:"今天 備午飯,端上一盒h雞蛋面,一片深情永難忘,火候不夠真難咽。
又兩天的,我們終于做完了古茶園的工作, 測古茶園樹793棵,處"冰島王"之外,我們把紙條最美的那棵封為"冰島美女",把產量最多的那棵稱為"冰島茶王"把那即好看產量又高僅次于"冰島王"的稱為"冰島王子"他們的情況是:
冰島茶王位于村口大青樹南側:海拔1676m,北緯23°47′069″,東經99°54′223″,根圍96mm主干于130mm,樹干650mm,樹冠350mm.
冰島王子:海拔1673m北緯23°47′067″。東經99°54′166″,根圍113mm主桿于150mm.樹高600mm.,樹冠500mm ..
冰島美女。海拔1677m.北緯23讀47′084″,東經99°54′229″,根圍91mm.主桿70mm。樹高560mm樹冠350mm。
當古茶園的資料劃上句號后,我深深地松了口氣,明天休息休息。
中國茶網記者
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