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茶網資訊:7月20日,遂川縣湯湖鎮橫石村低電壓改造全面結束,這意味著村里的4000多畝茶園將徹底告別木柴炭火炒茶的日子。
遂川縣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山區縣,茶葉是一項支柱產業,有5000多公頃,年產量80萬公斤,絕大部分分布在該縣湯湖鎮。為將茶葉做精茶業做大,讓更多的茶農富裕起來,今年遂川縣舉全縣之力,大力推進茶葉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管理、機械化生產,培育優勢品牌產品。
據了解,目前,湯湖鎮大部分茶農都購置了殺青機、揉捻機等設備制茶,全村制茶設備達3000臺。由于湯湖鎮的電力線路都是第一、第二期農網改造時期建設的,存在配變容量小、低壓線徑細、供電半徑長的問題,每到制茶季節,經常出現電壓低,機械不轉的現象,原有電力設施無法滿足制茶用電需求。
為支持茶業發展,降低產業成本,遂川縣供電公司按照縣委、縣政府的部署,認真調研、反復論證,迅速啟動了茶產業電氣化建設工程。從去年11月份開始,花費近1個月時間,對所有種植茶葉的村組線路、配變布點等情況進行了全面普查,并按照新農村電氣化建設標準,制定了電網改造方案。
據了解,今年遂川縣公司將針對各村茶葉生產的實際情況, 投入200萬元資金,實施低電壓改造。截至目前,已投入80多萬元資金,完成了8個村低電壓改造,安裝了大容量配變,導線由原來25平方毫米截面更換成70平方毫米截面,茶農制茶用電得到了可靠保障。
遂川縣湯湖鎮茶山村是狗牯腦茶主要產區,2008年,該村40多戶村民引進了搖青機、揉捻機等一些制茶設備,因電壓偏低,設備無法運轉,基本上是擺設,導致茶產業發展一度停滯不前,茶葉生產效益不高。今年3月,遂川縣供電公司投資15萬元,對該村進行低電壓改造,安裝了兩臺160千伏安的變壓器,改造低壓線路4.2千米,如今該村120多戶村民有80多戶購置了制茶機械,茶葉質量和產量得到大幅提升。
該村制茶大戶李君祥對此興奮地說:“電氣化改造前茶葉是純手工制作,質量不高。用機械制茶,溫度、濕度好掌握、質量高,比手工炒茶節省一半時間,價格也高出兩成多。”
制茶屬季節性用電,主要在清明前及山區一季稻開禾花時期。為確保茶農用電無憂,今年公司推行了“供電延伸”服務,在3月初和6月初并派出“紅杜鵑”護電小分隊,開展公用線路和設備的清障、巡視及消缺工作,為茶農檢修制茶設備。同時,公司還在互惠互利,平等協商的原則下,與茶農簽訂《安全用電服務協議》,為他們配備專職電工,全力做好用電服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