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茶網資訊:中國是茶的祖國,茶最早產于中國西南,然后逐漸向東南和長江中下游地區擴展。由于西北地區氣候寒冷,不宜植茶,所需的茶葉必須從南方用人力或畜力運至北方,因路途遙遠,運輸時間往往需要一年半載,途中風吹雨淋,日曬夜露,茶葉的內含化學成分聚合,使原本湯色青綠,滋味濃強的綠茶變得湯色紅濃,滋味醇和,干茶色澤也因此變得深褐,當時又稱為烏茶。
歷史起源
真正的黑茶起源于湖南安化一帶。明朝嘉靖三年,即公元1524年,明御使陳講疏奏云:“商茶低偽,悉征黑茶……官商對分,官茶易馬,商茶給買。”據《明史·食貨志》記載:“神宗萬歷十三年,即公元1585年,中茶易馬,惟漢中保寧,而湖南產茶,其直賤,商人率越境私販。”可見,當時禁止越四川境內私販湖茶。因此16世紀末期,湖南黑茶興起。
最早的黑茶是由四川生產的,由綠毛茶經蒸壓而成的邊銷茶。古時由于四川的茶葉要運輸到西北地區,當時交通不便,運輸困難,必須減少體積,蒸壓成團塊。在加工成團塊的工程中,要經過二十多天的濕坯堆積,所以毛茶的色澤逐漸由綠變黑。成品團塊茶葉的色澤為黑褐色,并形成了茶品的獨特風味,這就是黑茶的最初由來。
由于黑茶的原料比較粗老,制造過程中往往要堆積發酵較長時間,所以葉片大多呈現暗褐色,因此被人們稱為“黑茶”。主產區為四川、云南、湖北、湖南等地。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對茶葉保健功能的逐步認識,黑茶必將成為人們首選的健康飲品。
特色種類
黑茶是我國特有的茶類,生產歷史悠久,以制成緊壓茶邊銷為主,主要產于湖南的安化縣、湖北、四川、云南、廣西等地。主要品種有湖南安化黑茶、四川邊茶、云南普洱茶等。
安化黑茶,產自湖南益陽安化縣而得名,是中國古代名茶之一,上個世紀50年代曾一度絕產,以至于默默無名。2010年,湖南黑茶走進中國上海世博會,成為中國世博會十大名茶之一。安化黑茶再度走進茶人的視野,成為茶人的新寵。其特色的千兩茶,堪稱一絕。湖南黑茶是采割下來的鮮葉經過殺青、初揉、渥堆、復揉、干燥等五道工序制作而成。湖南黑茶條索卷折成泥鰍狀,色澤油黑,湯色橙黃,葉底黃褐,香味醇厚,具有松煙香。黑毛茶經蒸壓裝簍后稱天尖,蒸壓成磚形的是黑磚、花磚或茯磚等。普洱,城市名,即普洱市。云南普洱茶是用滇曬青毛茶經潮水漚堆發酵后干燥而制成,統稱普洱茶。這種普洱散茶條索肥壯,湯色橙黃,香味醇濃,帶有特殊的陳香,可直接飲用。以這種普洱散茶為原料,可蒸壓成不同形狀的緊壓茶 餅茶、緊茶、圓茶(即七子餅茶)。
四川邊茶分南路邊茶和西路邊茶兩類,四川雅安、天全、榮經等地生產的南路邊茶,壓制成緊壓茶康磚、金尖后,主銷西藏,也銷青海和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四川灌縣、崇慶、大邑等地生產的西路邊茶,蒸后壓裝入篾包制成方包茶或圓包茶,主銷四川阿壩藏族自治州及青海、甘肅、新疆等省(區)。南路邊茶制法是用割刀采割來的枝葉殺青后,經過多次的“扎堆”、“蒸、餾”后曬干。西路邊茶制法簡單,將采割來的枝葉直接曬干即可。
使用儲存
黑茶本身是沒什么氣味(陳茶除外)。如果有其它氣味說明沒有進行完善的保存。茶葉吸收異味。“通風、干燥、無毒、無異味”是黑茶保存的四個基本條件。如果是輕微受潮,可以放在通風、干燥的地方,過一斷時間就可以了。
黑茶做為我國六大茶葉中最為特殊的一大茶類,它與日月同在,與環境共生,所以黑茶的最大特性在于需要在自然環境條件下緩慢氧化,品質不斷得到提升,泡出來的味道也就越來越好了。但是如果在保存上不注意的話很容易使味道失去原來的滋味,導致黑茶的品質下降。
在儲藏黑茶時一定需要注意三點:第一,陰涼忌日曬。日曬會使茶品加速氧化,產生一些不愉快的化學成分,如日曬味,長時間不會消失。第二,通風忌密閉。通風有助于茶品的自然氧化,同時適當吸收空氣的水分(但是水分不能過高,否則容易霉變),可以加速茶體的濕熱氧化過程,也為益生菌代謝提供水分和氧氣。切忌用塑料袋,鋁箔袋等密封,可用牛皮紙,皮紙等通透性能較好的包裝材料包裝儲存。第三,忌異味防止污染。茶葉具有極強的吸附性,不能與有異味的物質混放在一起。這樣可以保證茶葉的味道的純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