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茶網(wǎng)資訊:茶通六藝,品茶乃是件雅事,自古以來又似乎都是文人墨客的專利,古琴、下棋、吟詩、作畫,樣樣離不開茶得參與。但又有這樣一句俗話:“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其實茶已經在不知不覺中深入到咱們中國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難以想象沒有茶的社會,沒有茶的生活。
很幸運,我的家鄉(xiāng)安徽自古以來就是全世界的幾大茶葉產區(qū)之一。這里積淀著濃郁的茶文化,尤以皖西和皖南為主。由于深處大山,不像其他的城市一直與外界有著密切的溝通,也沒有經歷過太大的文化變革,這兒仍是一片難得的還保留著一絲純粹、未受污染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圣土,保留著自己最初的特色。
我曾查找過“中國十大名茶”,但答案卻總是不統(tǒng)一的,不同的時期,不同的地域,似乎對“十大名茶”有著不同的劃分標準。但唯一不變的,是無論哪一個版本,其中至少有三種,是徽茶。十分天下必有其三,這是何等的地位與價值?從地域來看,徽茶可分為兩大塊,皖西的茶和皖南的茶。皖西以六安一帶為主,壽州、霍山、金寨都是著名的產茶地。而皖南的范圍則更大,石臺、祁門、歙縣、黟縣、太平……古徽州地域的各個地方,似乎都有其獨特的代表性茶,而傳統(tǒng)的茶文化也隨著徽文化、新安文化的延續(xù)在這里保留得更為完整、純凈。從茶的一般分類來看,徽茶包括了六大茶類的四種,六安瓜片、黃山毛峰、太平猴魁等屬綠茶;霍山黃芽為黃茶;而祁門的功夫紅茶是紅茶的經典代表;還有祁門的安茶,作為一種特殊的茶類,有著黑茶一樣的長期發(fā)酵過程……
歷經千年,今日的“茶”在安徽這片土地又有著怎樣新的發(fā)展?徽茶對全國、乃至世界的茶又有著怎樣的交融與貢獻?茶的種植、茶得制作工藝、茶文化的保留與傳播,也許這些我都無法有個理論性、專業(yè)性的研究,但我想我可以有自己的發(fā)現(xiàn),有我自己的感悟。從茶農,從茶商,從大山中樸實的百姓們,從茶與他們生活的點點滴滴,去尋找,茶,帶給我們的小城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