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農產品質量安全法》能夠更好地規范有機茶市場。”以經營有機茶為主的更香茶葉公司總經理俞學文這樣告訴記者。有機茶是茶葉中種植要求最高的一種,真正的有機茶,生長和經營有嚴格的限制。比如,它需要具備原料生產、加工、標志準用證等相關證書,生產過程中不許使用農藥、化肥,加工過程中不得使用食品添加劑等。只有達到這些條件,才能符合《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的要求。那么更香茶葉公司是如何讓自己的產品達到《農產品質量安全法》要求的呢?
“首先,為了符合《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第十五條有關生長環境的規定,保證茶葉的品質,我們選擇適當的地理環境種植有機茶。“頭上有頂帽子,腰上有根帶子,腳下有雙靴子”,這是對茶葉生態環境的一種描述。在這樣的生態環境中生長出來的茶葉不是普通的茶葉了,而是叫有機茶,我們的茶園,都選在這樣的山地上。”俞學文告訴記者,帽子指的是山上要有樹,就像人戴帽子一樣,山腰間也要有樹就像人腰上的一條帶子,山腳下的樹要包圍在山坡上,就像人穿上靴子一樣。這樣的植被分布,可以使有機茶園與傳統的農業區隔離開,避免污染,同時又可以保持生物多樣性,提高了防治病蟲害的能力。
與普通茶園相比,有機茶園有著更嚴格的要求,除了不能使用化學農藥之外,還禁止使用人工合成的化肥。“為了保證茶葉的品質,我們不使用殺蟲劑,而是使用頻震式殺蟲燈,它的原理就是把交流電變成高壓的直流電,這就相當于電網了,蟲子撲到這上面以后就會觸電而死,是一種無污染的物理防治害蟲的方法。在肥料方面我們結合老茶樹改造,把枯技修剪下來以后留在茶園里,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
俞學文說,在實施這些措施的同時,當有機茶園草多的時候可以養一些羊和雞,用羊吃草的習性可以起到除草的作用;雞吃蟲爪子扒地可以疏松土壤,同時它們的糞便還可以作為有機肥。
“我們公司在縣里有五十多個高山有機茶園基地,為了落實《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的相關規定,我們產品出廠都會到相關部門進行嚴格的檢驗,并予以標識。每塊基地每一天的茶葉進入工廠以后,我們都分別給它一張加工過程跟蹤卡,這樣確保它們分開攤放、分開加工和分開包裝,使五十多個有機茶葉基地每一天的茶葉都不會被混淆。這樣的茶葉進入市場后,假如說哪一袋茶葉出了問題,我們都可以追溯到是哪一塊茶園哪一天生產的,對產品能夠實施有效的追溯。出廠前還要對每一批茶葉進行一次抽樣檢測,主要是檢測重金屬和農藥殘留的含量,有機茶和普通茶葉在外觀上很難辨別,最終需要依靠檢測手段確定。”最后俞學文對記者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