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藝小姐泡神奇的藏茶
藏茶文化長廊
藏茶,產自雅安,屬黑茶類,又稱為南路邊茶。
自唐代以來,南路邊茶進駐青藏高原已達1300余年,在高寒缺氧、無水果蔬菜的條件下,南路邊茶擔當起“藥劑師”“營養師”的重任,成為青藏高原上藏族同胞“寧可三日無米、不可一日無茶”的生活必需品。近年來,隨著南路邊茶產品品種的日益豐富,飲用人群的日益擴大,為了方便,我們親切地稱“南路邊茶”為“藏茶”。
然而,什么是藏茶?藏茶與酥油茶、與普洱茶、與茶馬古道有何關系,到底藏茶是什么茶呢?
走進位于雅安市友誼茶葉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友誼茶葉公司)內的藏茶文化長廊,走進“神奇的藏茶”,追尋著藏茶歷史的腳步,探尋藏茶的傳說,尋訪藏茶的意義;走進茶馬古道,看一條古道與一份藏茶在崇山峻嶺之間演繹了怎樣的傳奇,看茶馬古道第一站上,甘氏家族因藏茶而興、因藏茶而衰、再因藏茶而興的那些起起落落。
一個家族,五代人,嘔心瀝血,帶著對藏茶濃濃的感情,鑄就了兄弟友誼藏茶今天的傳奇。
2009年,友誼茶葉公司總經理甘玉祥推出了藏茶文化長廊、藏茶產品展示廳,向客人展示藏茶的魅力。從本期起,走進藏茶文化長廊、藏茶產品展示廳,與友誼茶葉公司一道,向您揭秘神奇的藏茶。
在位于友誼茶葉公司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南路邊茶(藏茶)技術傳習所內,有一條長長的藏茶文化長廊,揭秘“神奇的藏茶”就從這里開始。沿著藏茶的歷史,走進茶馬古道時代,追尋甘氏一族五代傳承發展藏茶的足跡,走進現代藏茶生活。
藏茶不是酥油茶
“藏茶是不是就是酥油茶喲?”乍聽藏茶一詞,總有客人發出這樣的質疑,但藏茶顯然不是酥油茶。
走進藏茶文化長廊,在藏茶歷史一節中,友誼茶葉公司率先解釋了藏茶與酥油茶的關系。眾所周知,神秘的藏民族以一杯青稞酒、一碗酥油茶、一條潔白的哈達禮儀四海賓客,而酥油茶就是由酥油和藏茶調和而成。因為酥油是從牦牛奶和山羊奶提煉出來,是一種高熱量、高脂肪品,一般茶水難以溶解,只有藏茶才能讓酥油有效溶解而成為酥油茶。
當然,在高寒缺氧的青藏高原上,當地的藏族同胞有時也清飲藏茶,即不加入酥油,將藏茶熬湯,直接飲用,有時也在茶湯中加上一點鹽。無論怎樣飲用,藏族同胞的生活離不開藏茶,“一日無茶則滯、三日無茶則病”“腥肉之食非茶不消,青稞之熱非茶不解”,由此造就了藏族同胞“寧可三日無米、不可一日無茶”的生活習俗。
因此,千百年來,藏茶一直是藏族同胞的生活必需品。它產自雅安,供應藏族聚居區。
藏茶更具營養價值
隨著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藏茶以幫助消化、降“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特點滿足了現代人生活的需求。但是,藏茶與綠茶、與普洱茶又有何區別呢?
在藏茶文化長廊上,“水果定律”和“饅頭理論”耐人尋味地回答了這個問題。
“水果定律”中說,蒙頂山是茶的發源地,雅安產茶歷史最早,茶葉資源豐富,主要分為綠茶和藏茶。藏茶原料采用一芽三葉至五葉成熟茶,其內含物遠比嫩芽豐富得多,這就好比水果,成熟水果不僅口味好,而且營養更豐富。“饅頭理論”認為,發酵技術是藏茶的關鍵工藝,很難掌握,藏茶和普洱茶都是發酵茶,但卻是兩種不同的發酵工藝,即便同一種茶,用同樣的發酵工藝,都會因人的不同、時間的不同、環境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結果。這就好比饅頭,同樣的面粉和酵母,若干個人作出的是若干種饅頭。
友誼茶葉公司總經理甘玉祥是南路邊茶(藏茶)傳統制作技藝傳承人。他出生于藏茶世家,是甘氏家族發展藏茶的第五代傳人,擁有五代傳承技術。五代人對藏茶的濃濃感情,造就了今日“兄弟友誼”藏茶走向四方。
藏茶文化長廊,即由友誼茶葉公司潛心打造,為的就是向消費者完整地展現藏茶的歷史和藏茶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