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S認證大限將至小企業將退市行業或將洗牌
專家預計準入門檻將導致大量茶農作坊倒閉
中廣網北京12月29日消息 日前,國家質檢總局發出通知,從12月31日起,QS(質量安全)認證食品的種類將增加茶葉、啤酒等13類,新增的這13類產品明年必須有QS標志認證才能進行流通,無QS標志的企業將嚴禁生產和銷售。此次新增進入QS認證的食品都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大限將至,北京市場的情況怎樣呢,記者進行了一番調查。<br>
市場情況:
品牌店已行動 小茶店不知情
記者首先來到了馬連道茶葉市場,這里是北京茶葉銷售的集散地。記者看到了很多關于茶葉QS標志新規定的宣傳材料,商戶們顯然也已經知道了這個新規定。記者在茶城轉了一圈,很多茶店銷售的茶葉都有了QS標志,只是這些標志有的是印在包裝上,有的則是貼在包裝上。攤主告訴記者,有的廠家剛剛申請下來QS認證,所以以前的包裝盒上沒有,只能先貼上,等新包裝到了就不用這些貼的了。他同時表示,現在這樣貼也是允許的。
在一家名叫巨佳茶葉的店鋪里,女老板告訴記者,他們是專門經營西湖龍井茶的,他們的茶葉不僅有QS標志認證,而且獲得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記者問這樣的茶葉店在馬連道有多少家,她說,主要是看進貨的渠道,大店一般都進獲得QS標志的茶葉,一些小店可能從茶農自家的作坊里進貨,有沒有QS標志就不好說了。
隨后記者來到了王府井大街,這里有張一元、吳裕泰、天福茗茶等多家茶葉品牌專營店。記者看到,這些專營店的茶葉包裝袋上都已經印有QS標志了,而且店員在向記者介紹茶葉時會主動說明他們的茶葉已經獲得了QS認證,質量有保證。
品牌專營店的情況令人滿意,可是一些不知名的茶葉店就出現了一些問題。在朝陽區管莊市場,記者走進了一個茶葉店,店里既有已經包裝好的茶葉,也有放在玻璃瓶子里散裝的茶葉,記者先看了一種包裝好的茶葉,漂亮的盒子上沒有QS標志,記者問這種茶葉為什么沒有QS標志,店員很驚詫地看著記者,說:“這是一級茶!”記者問她是否知道明年沒有QS標志的茶葉不能銷售,她說:“我們銷售的茶葉質量都沒問題。”不知QS標志的茶葉店不止這一家。在前門附近的一個茶葉店里,記者發現無論是包裝好的茶葉還是散裝的茶葉都沒有QS標志,記者問這里的茶葉有沒有經過QS認證,店里的工作人員答非所問地說:“我們都是正規渠道進貨,多好的茶都有。”
茶葉店的情況有好有壞,超市的情況同樣不容樂觀。記者在華堂商場地下超市看到了一些盒裝的茶葉,包裝上都沒有QS標志,記者詢問工作人員,她表示,這些是茶葉進貨時還沒有實行強制的QS標志認證,因此存在時間差的問題。她同時說,既然是明年才開始實施,那么現在這樣銷售也沒有問題,等新規實施后自然會改正的。在易初蓮花朝陽路店,貨架上擺放的同樣是沒有QS標志的盒裝茶葉,在銷售散裝茶葉的柜臺,售貨員表示不知道這些茶葉是否經過QS標志認證。
消費者:
對新規不感冒 不留心QS標志
采訪中記者發現,不僅是銷售環節對新規定不太了解,消費者也普遍缺乏相關意識,對茶葉上是否標有QS標志并不留心。
采訪中,大部分消費者對茶葉是否有QS標志并不在意,在華堂商場的地下超市里,一位機械局的退休老人對記者說,他買茶主要看茶葉的成色、新舊,有時也會關心產地,但從沒注意過茶葉包裝上有沒有QS標志,他說感覺茶葉不會出什么“大”問題,沒有聽說過“毒茶葉”什么的。
一些消費者則對QS標志的作用心存不解,一位在超市選購花茶的年輕女士對記者說:“現在很多茶葉都是以新舊混合包裝濫竽充數,以低充高等等蒙騙消費者,增加QS標志能防范這些行為嗎?”
在王府井大街的幾家茶葉店里,消費者都表示來這里買茶看重的是茶店的品牌和信譽,相信這里的茶葉質量有保障。記者問是否知道以后茶葉要有QS標志才能買,只有很少的消費者表示聽說過,他們對記者說:“這些應該是茶葉店把關的事情,我們來大店買就是圖省心圖放心。”
還有一些消費者對茶葉的各類標志感到無所適從,一位自稱不太懂茶的周小姐表示:“現在去買茶葉,已經有很多概念讓人一頭霧水了,什么‘特級’、‘一級’啊,如今又加了一個QS,真是不知該如何選擇了。”
生產廠家:
大量小企業將退市 行業或將洗牌
由于北京并不是茶葉的產地,因此QS標志認證在北京的影響并不是很大,主要集中在流通和銷售領域。但是,對于那些生產茶葉的地區和廠家而言,能否如期進行QS標志認證則是事關生死的大問題。
記者了解到,湖北省有63個縣市300多個鄉鎮生產茶葉,生產企業超過了5000家,其中上規模的中大型茶廠約1000余家,近80%是中小茶廠。截止到11月底,僅有69家企業通過了QS認證,而且通過QS認證的茶廠大多是大企業,很多小企業、小作坊都還在“磨蹭”。湖北省質監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從明年元月1日起,還未通過QS認證的企業將不能生產、經營茶葉,按目前辦證的速度和規模,至少80%的企業將被關閉。
據廣東省茶葉行業協會提供的資料顯示,廣東省已獲得QS認證的茶企只有十多家,占廣東省茶葉企業總量的一成不到。
在產茶大省浙江,目前共有7000多家茶葉生產企業,但僅有百余家茶葉企業取得國家食品質量安全生產許可證。“這次QS認證對包括西湖龍井在內的浙江綠茶的影響會很大,我們必須正視這一問題,拿出對策。”浙江省茶葉學會秘書長胡迪鈞表示。
據悉,這些臨時抱佛腳的企業都是一些中型企業,很多小企業、小作坊、小農戶仍然沒有開始申請。大限來將至,這些企業都將面臨關閉的風險。因此有專家預言,此次茶葉的QS新規,有可能導致茶業生產企業的一次大洗牌。
專家觀點:
不應對茶葉企業一刀切
“實行QS認證可規范茶葉分級和包裝標識,杜絕新茶、舊茶混裝,低等級茶冒充高等級茶葉等不法經營,市民根據包裝就可以很容易辨別茶葉質量。”北京市質監局的工作人員表示。
對于茶葉QS認證的新規,一些專家則提出了自己的疑慮,比如普洱茶,市面上流行的有10年、20年歷史的普洱茶,這些茶都很珍貴,但這些茶是肯定拿不到QS認證的,那么是否就要從此退出流通了呢?
另外,茶葉的進入門檻低,除了很少一些有點規模的茶葉廠外,大部分都是農戶散戶在自產自銷。他們一方面自己在家里種茶,一方面派家里人到城里來直接做批發銷售,參與流通環節,這些小企業還沒有脫離農村小作坊式的生產模式,從他們自身的實力和技術力量來講,無論是在硬件還是軟件方面,都與國家要求的市場準入存在很大的差距。
如果要進行QS認證,茶葉經營者的庫房面積必須達到所要求的規定,成品與半成品必須分區儲藏、管理,茶葉包裝也都有具體的要求,對于很多茶商而言,一時還難以實現,這可能導致大批農戶散戶無法繼續經營而倒閉。
“茶葉不同于普通日用食品,不能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