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茶網資訊:陽春三月,綠茶飄香。3月28日,伴著精致優雅的茶技表演,第七屆蒙頂山國際茶文化旅游節在名山縣蒙頂山隆重開幕。近年來,名山縣依托蒙頂山茶名牌,將茶文化與茶經濟相融發展,打造最具茶鄉特色的新農村示范片,有力促進了農民增收。
名山縣委書記徐其斌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對名山下一步茶產業的發展充滿信心:“茶園提質增效、打造茶文化特色的鄉村旅游片、發展茶家樂,以茶產業為基礎的一三產業良性互動,必將促進名山經濟加速騰飛。”
蒙頂山茶是農民的“搖錢樹”
記者:蒙頂山茶作為全省主打的三大區域品牌之一,你認為它最具哪些優勢和特色?
徐其斌:“揚子江中水,蒙頂山上茶”千古傳頌。作為省委、省政府集中打造的三大區域品牌之一,蒙頂山茶具有三大不可復制特色和優勢。
一是文化底蘊優勢。名山是世界茶文化發源地,蒙頂山茶擁有2000多年的茶祖文化,1100多年的皇家貢茶,古老的茶馬古道等文化資源。二是基地規模優勢。全縣茶園總面積達到30萬畝,占全省茶園面積的10%以上。三是茶葉品質優勢。名山氣候環境、地理條件,非常適合茶葉生長,茶葉品質十分優良。尤其是我縣擁有國家級茶樹良種繁育場,自主研發國家級、省級優良品種10多個,每年出圃優質茶苗8億株,基地良種化率有保障。蒙頂山茶口味、口感、品質深受消費者喜愛,“蒙頂山茶”獲國家地理保護標志產品,榮獲四川省著名商標。
記者:名山作為全省首批現代農業產業基地強縣,去年在蒙頂山茶業發展上取得了哪些進展?
徐其斌:通過一年的努力推進,蒙頂山茶業發展取得階段性成效。
種植規模不斷擴大。2010年底規模基地已發展到30萬畝,農民人均茶園面積1.1畝,全縣20個鄉鎮面積上萬畝的達14個,真正形成“一縣一業”。
品牌市場不斷拓寬。2010年蒙頂山茶成功進入上海世博會,走向國際市場。世博會展銷期間,黨和國家領導人親臨2010年上海世博會四川館,欣賞了中國蒙頂山“龍行十八式”茶技表演隊的精彩表演。
產業化帶動不斷增強。通過 “市場+龍頭+專合社+基地農戶”等模式帶動,全縣茶葉產業化帶動面達到80%以上。在“蒙頂山茶”五大品系中,現已有17家企業、69個茶葉產品獲得國家無公害農產品認證;有6家企業、25個產品獲得國家綠色食品認證;2家企業、2個產品獲得有機茶認證。
助農增收水平不斷提高。目前全縣投產茶園有24.5萬畝,畝均鮮葉純收入在3000元以上。2010年,茶葉總產量3.98萬噸,僅鮮葉銷售產值就超過9.6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的一半多來自茶葉。可以說,蒙頂山茶就是名山農民的“搖錢樹”。
湖北英山云霧茶福蔭山鄉香溢神州
英山縣大力發展茶葉產業,做活“特色茶水”文章,全縣茶農目前正在20.47萬畝茶園搶摘新茶,“英山云霧茶”福蔭山鄉,成為山區農民的搖錢樹;香溢神州,成為“中國茶葉之鄉”一張亮麗的名片。
英山種茶歷史悠久。近年來,該縣每年以1萬畝的速度穩步擴張茶葉生產規模,目前已建成4個萬畝茶葉帶,50多個千畝茶葉小區,30多個茶葉專業村,茶葉生產規模居全國第四、全省第一。
通過招商引資、整合重組、政策扶持等措施,英山培植出一批茶葉產業龍頭企業。2月初,綠屏茶葉公司和浙江華發茶業有限公司聯合組建英山云霧茶業有限公司,建成集茶加工、茶銷售、茶文化于一體的科技園。“龍頭”勁舞,好戲連臺。3月底,溫州神韻實業有限公司投資1.5億元,在英山工業園興建湖北嘉南生物項目工業園,開發生產茶多酚系列產品。
英山在全國20多個大中城市開辦150多個英山云霧茶銷售窗口,在縣內建設大別山茶葉廣場,與北京、上海、武漢、濟南、江蘇等地茶葉交易市場形成對接,茶葉遠銷新疆、內蒙古等少數民族地區,出口到非洲。“小茶葉”成為英山農民增收致富的“大產業”。依靠茶葉致富的農民紛紛建房、改房、改廚、改廁、改圈、改水,過上“喝水不用抬,煮飯不燒柴,走路不濕鞋,小樓林中建,汽車開進來”的幸福生活。位于鄂皖交界處的楊柳灣鎮河南畈村,茶園戶均2.87畝,全村462戶有438戶從事茶葉的種植、采摘和加工,農民人均純收入的80%來自茶葉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