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裝精美的未必是好茶
散裝茶多無“身份證” 包裝盒可以“自選” 專家教識茶竅門
兩節食品安全系列暗訪之茶葉
核心提示 兩節將至,各種茶葉“盛裝”上市,習慣將茶葉作為佳節禮品的消費者自然難抵誘惑,
不過,茶葉的“身份”不好識別,包裝精美的茶葉是否是新茶?價格昂貴的茶葉品質肯定更高?為了給消費者第一手買茶資料,本報雷霆暗訪小組連續采訪了多個茶葉批發市場和大型商場、超市。同時,因為茶葉較難辨出優劣,暗訪小組特意采訪了茶葉專家,請專家講授識茶竅門。
——散裝茶——
開票時間決定生產日期
散裝茶由于品質不好識別,一直是不諳茶道的消費者買起來就頭痛的商品,為此暗訪小組特別將散裝茶作為調查重點。按照相關規定,散裝食品不僅必須包裝后才能銷售,商家還須在包裝袋上注明生產廠家、生產日期、保質期以及包裝地址等信息。而茶葉由于其自身的特點,保存一年后便會因氧化、吸潮霉變而喪失香味,因此其品質與生產日期關系極其密切。然而,暗訪小組在走訪本市一些市場、商場和超市時,卻發現多數散裝茶都沒有標注生產日期。
在黑牛城道某大型超市,暗訪小組看到幾箱茶葉開蓋擺放,隨時供消費者挑選。暗訪小組仔細翻查其外包裝,發現均無生產日期。對此,該超市一名理貨員回答:“陳茶會生蟲和發霉,有問題可以退換。”
暗訪小組在大沽路的一家超市也遇到了同樣的情況,“如何證明是新茶呢?”售貨員給出的依據是茶葉全是剛進的貨,如果暗訪小組需要,可以到服務臺開發票,“發票的日期就是茶葉的出廠日期”。在利民道某茶葉批發市場,一家較大的茶葉店散放著的普洱茶連標價簽都沒有,更找不到生產日期和保質期,從包裝上看也不見廠名、廠址、生產日期。暗訪小組走訪了該市場后,發現這種情況非常普遍。
新舊茶混賣價錢都一樣
調查中發現,如今一些商場、超市里散裝茶葉雖然種類越來越多,但卻大都沒有標明生產日期,因此顧客高價買到的茶葉常常是新陳難辨。
在某大型商場茶葉柜臺,暗訪小組看到用玻璃罐散裝的茶葉每公斤價格從數百元到上千元不等,但同樣沒有生產日期。該柜臺的售貨員說,散
裝茶隨賣隨儲,不好標明日期,“新茶與陳茶的色澤和氣味都不一樣,內行人一看一聞就能辨別出來”。她同時補充:“像我們這樣規模的商場,不會用陳茶冒充新茶,如果被檢查出來肯定要罰好多錢,商場不會冒這個險。”
暗訪小組隨后又走訪了幾家小型茶葉店,發現散裝茶葉缺少生產日期的狀況十分普遍,有的也只是在散裝茶葉罐的小標簽上標明了保質期18個月,但生產日期卻無處可尋。據一位賣茶多年的售貨員透露,商店里的茶葉一般都根據品種定價,“新茶、陳茶一個價,顧客趕在上新茶時買最合適。”
重點整治茶葉“身份證”
對此,市工商局的劉處長認為,茶葉屬于食品類,一般的保鮮期是1年,保質期為18個月,根據有關規定,散裝食品不僅要包裝后銷售,而且必須在包裝袋上標明生產廠家、生產日期、保質期以及包裝地址,這樣消費者才能清楚了解其相關信息。同時,劉處長還表示,工商部門將對茶葉市場進行整頓,以規范散裝茶葉的包裝情況,明確散裝茶的“身份證”。
——包裝茶——
盒裝茶原來是“隨意組合”
散裝茶葉沒有身份,那些精美的包裝茶葉又是怎樣的呢?暗訪小組連日在市內多家茶葉市場走訪,發現包裝好的茶葉不標注生產日期和保質期的現象也相當普遍。
在某茶葉連鎖店,暗訪小組隨手拿起放在柜臺上的一包500克無氧真空包裝“鐵觀音王”,發現包裝上并無標注生產日期和保質期。“沒有生產日期怎么證明茶葉不過期?”其店員答:“行內都是這么賣!”暗訪小組打開一個木質的高檔茶葉包裝盒,發現里面的茶葉包裝上貼的竟是“某地茶農經營合作社茶葉評審展示會封簽”。而另一盒宮廷禮普(普洱的最高級別)上也沒有生產日期。
暗訪小組在一家茶葉店買了少許價格較低的“鐵觀音”,問店主是否可以用“特級”的包裝盒來包裝,女店主聽后笑著說“沒問題”,并補充了一句“是送人的吧”。暗訪小組注意到,賣家們很注重買主是自己喝還是送人,如果是自己喝,那么就用一個普通塑料袋包裝了事,如果是送人,店主會征詢你的要求,不僅可以用
標著較高等級的茶葉盒,甚至還可用“品牌茶罐”。而不論哪種包裝,共同之處都是沒有生產廠家的廠址、廠名和生產日期。
暗訪小組問一店主如何保證缺乏標示的茶葉沒有過期,他一臉驚愕地反問“茶葉哪有過期的,放的時間越長就越好喝”,暗訪小組問其那包裝茶為什么有保質期時,該店主只是應付了一句“那不一樣”。而當暗訪小組問及如何保證所購茶葉品質與包裝上標注的一致時,店主們的回答一般都是“你自己會看嘛”。
讀報幫助
巧辨茶葉真假、新陳
隨后,暗訪小組采訪了質量監督檢測天津站的王主任。王主任提醒消費者,鑒別茶葉真假可用兩種方法:一是灼燒法,即取有嫌疑的茶葉和真茶葉數片,放在酒精燈上灼燒,真茶葉有馥郁的茶香,假茶葉只有異味;二是水泡法,即將茶葉用開水沖泡,待葉子展開后,仔細觀察葉形、葉脈、鋸齒等特征。真茶葉具有明顯的網狀葉脈,主脈直射頂端,側脈伸展到葉緣三分之二的部位便向上方彎曲,呈現弧形與上方支脈相連,葉背面有白毛,葉的邊緣鋸齒明顯。假茶葉葉脈不明顯,一般側脈直射邊緣,有的正、反面均有白毛,有些全無白毛,葉邊緣鋸齒一般不明顯,或鋸齒粗大。
另外,專家還介紹了新舊茶葉的識別方法:新茶外形新鮮,條索勻稱而疏松;陳茶外形灰暗,條索雜亂而干硬。新茶手感干燥,用大拇指與食指一捏,或放在手中一捻,即為粉末;陳茶手感松軟、潮濕,一般不易捏碎、捻碎。經沸水沖泡后,新茶清香撲鼻,芽葉舒展;陳茶湯則顏色渾暗,剛沖泡時色澤有點悶黃,甚至還會帶有輕微的異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