濃郁的茶香襲臨深圳,給冬日的鵬城平添了無限的溫暖與馨香。
令人矚目的首屆2008中國(深圳)國際茶業茶文化貿易博覽會,昨天在深圳會展中心盛大啟幕。為期4天的展會期間,中華茶文化的無窮魅力將得到盡情展示:“太極茶道”表演,氣勢如虹又蘊含深刻,那悠然自如的太極招勢,不正暗合著裊裊茶香嗎?“禪·茶·音樂會”,那起意的笛聲、琤的古箏及琵琶,又將以怎樣唯美去追尋繚繞難盡的茶香?
在人頭攢動,購銷兩旺的展會現場,所呈現出的拉動內需的壯觀場面,氣象蒸騰,才真正激動人心,鼓舞士氣。
而“茶業中國”傳承與發展經濟高峰論壇,又迸濺出怎樣擲地有聲、扣人心弦的真知灼見?!
中國茶業能夠進入世界核心品牌。2009年中國茶業產業的“拐點”開始出現。
深圳國際茶博會寒流中燃起一把火
風景這邊獨好。記者采訪中了解到,首屆深圳國際茶博會在全球金融海嘯影響日益加深的大背景下,依然火爆登場,會展中心6號館7500多平方米的300多個展位被悉數瓜分一空。來自全國17個主要產茶區以及眾多茶商企業紛紛進駐,近百家參展單位踴躍參展,云南普洱茶、武夷巖茶、安溪鐵觀音、遵義綠茶、湖南黑茶、梧州六堡茶、湖北綠茶、信陽毛尖、黃山毛峰、紅茶tieguanyin紛紛登臺亮相的聲勢和規模,令人振奮且深受鼓舞。
在展館內巡視一周,勐庫戎氏原生方式態茶莊、勐海陳升茶廠、勐海印象館、永年普洱、湖南白沙溪茶廠、漢家劉氏茶坊、臺灣貴族茶園、景谷三合茶業、南澗鳳凰生態茶廠、云茶印象茶業、大益普洱茶、普洱張茶業、遵義綠芽……無不奔入眼底,這還且不說相關產業鏈上的產品紫砂壺、瓷器、根雕、端硯等也是相擁而立,蔚為壯觀。
談起創辦首屆深圳國際茶業茶文化貿易博覽會的源起,深圳市貿促會會長何學文介紹稱:舉辦中國(深圳)茶博會是深圳市貿促會在近年來成功舉辦中國深圳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國際金融博覽會、國際創意設計博覽會、國際公共安全產品博覽會、國際汽車電子博覽會和國際高爾夫博覽會等大型會展后創辦的又一個新的展會。
在何學文會長看來:舉辦這樣一個專業展覽,主要是基于深圳的三大優勢:一是產業優勢——深圳已具有相當的茶產業基礎,特別是在茶業品牌建設、茶品后期制作和國際化營銷方面對全國茶產業的影響逐漸顯現;二是市場優勢——深圳及周邊的港、澳、臺、東莞和粵東地區既是我國重要的茶葉消費終端市場、高端市場,同時在茶葉進出口方面占據重要地位,具有明顯的市場優勢;三是潛在綜合優勢——在落實十七屆三中全會大力發展農業戰略部署上,深圳如何發揮市場、資金、技術、管理和進出口優勢,為我國農業特別是茶葉等高端農產品的產業化服務,具有巨大的潛力和重要的意義。
基于上述三大優勢,何學文表示:2008深圳茶博會以全面展示我國各茶區茶葉和茶文化為主要內容,圍繞“走出去”和“引進來”的發展宗旨,保持貿促會秉承的國際性、權威性、專業性,致力于將茶博會打造成為深圳繼高交會、文博會、物博會、金博會、創博會、安防展之后的又一張城市名片;并以廣泛開展國內、國際交流和商貿合作為重點,以實現我國茶業產業與國際接軌為目標,立足于深港,帶動東南亞地區,著眼全球化市場,實現茶業產業的升級與發展。
普洱茶圣地勐海逆勢出征首戰鎖定深圳
記者發現,在茶博會整個展館中,勐海印象館以空前的規模和格調居于首屈一指的地位,這一印象館所占展位面積就達135平方米,極具震撼力。
勐海縣茶葉產業辦公室主任于云平告訴記者:“勐海被海內外譽為普洱茶圣地,因為目前在茶業界有影響的大中型普洱茶企業十之八九均出自勐海。據我了解,勐海縣境內就擁有大小茶葉茶業108家。在目前普洱茶處于低迷逆境的情勢下,由勐海縣政府出資20萬元,組織安排了9家在勐海有實力有信譽的普洱茶企業前來共同參展,傾力打造勐海普洱茶品牌。”
“勐海縣于1958年就成立了茶辦,后來這一機構幾經更迭,之后歸并到農業局,直到2007年9月才成立了茶葉產業辦公室。深圳人尤其鐘愛普洱茶,就是因為我們看中了深圳這一窗口,這里是輻射港澳臺及東南亞的橋頭堡。此次組織9家普洱茶企業同赴深參加茶博會,是我們勐海縣茶辦成立以來的首次出征,目標就鎖定了深圳。”于云平躊躇滿志地對記者說。
永年普洱的當家人太俊林是一位業內的老茶人了。在永年普洱高朋滿座的展位前,太俊林向記者表示:“我是1995年開始做茶葉生意的,原為云南茶葉公司一名員工,一直在深圳操持普洱茶的出口業務。我從2001年下海創業,就在深圳從事普洱茶的批發,之后又返回云南搞加工。永年普洱從2006年以來一直參加歷屆文博會,永年普洱茶也是文博會的指定產品。”談到自己的期許,太俊林說:“作為一家面向香港傳統茶葉市場的深圳本地民營企業,參加深圳茶博會,我們還是第一次。但本次參會搞得很好,出乎我的意料!我相信在前沿城市深圳搞茶博會,只要注重突出其專業性,形成品牌外貿茶葉博覽會,一定還會吸引更多的展商。我對此寄予很大的期望。”
現場記者注意到,勐庫戎氏原生態茶莊的展位前,人頭密集,但一陣陣愜意又別致的茶香不斷飄散過來。原來參展人員正在現場制作茶餅,茶莊總經理陳永明告訴記者:“我的茶原料,全部來自云南雙江縣,勐庫戎氏普洱茶、紅茶都品質上乘,今年公司還組織100多名茶農前往昆明、長沙、西安、鄭州、北京、太原等城市,開展以‘茶園茶杯零距離,正本正源勐庫茶’為主題的大型茶葉推廣活動,走到哪里轟動到哪里。我相信勐庫戎氏在首屆深圳國際茶博會也將引起深港澳及東南亞朋友的特別關注。”
圍壇論劍“茶業中國”把脈中國茶產業
昨天下午,會展中心5樓玫瑰廳內座無虛席,就連通道里都站滿了人,時而還會爆發出熱烈的掌聲和喝彩聲,“茶業中國”傳承與發展經濟高峰論壇在這里舉行。
原云南省委常委、云南普洱茶協會會長張寶三,中國研成控股機構董事局主席姚研成、普洱張茶業總裁張智強、武夷山市茶葉局局長陳澤財、湖南白溪沙茶廠的肖鴻等依次登臺,圍壇論劍,深入研討中國茶業的傳承與發展。演講嘉賓們見仁見智、妙趣橫生的精彩茶樓演講,給現場觀眾帶來了一場思想洗禮和頭腦風暴。
張寶三以茶業專家的睿智和學者的嚴謹,娓娓道來普洱茶的歷史,普洱茶強身健體的藥用功效,普洱茶鮮為人知的一段段掌故。據他研究,清康熙53年普洱茶的名字就已誕生,這種“性溫味香”的大葉種茶獲得命名還早于清廷在云南設立普洱府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