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近200名業內人士參加了云南普洱茶標準介紹暨產銷座談會。張永立攝
中國茶城網消息“經過前兩年的跌宕波折,普洱茶市場擠掉了不少泡沫成分,正在理性回歸。12月1日開始施行的普洱茶國家標準,將進一步推動普洱茶市場的良性發展。”11月20日,中國茶葉流通協會常務副會長王慶在普洱茶國家標準介紹暨產銷座談會上說。
與此相對應的是,廣州茶博會普洱茶批銷兩旺。大益茶業集團總經理助理鄧增永說,“展銷會期間,大益集團的銷售額高達100多萬元。更加可喜的是,我們新推出的普洱茶品種廣受好評,市場反映良好。”在經過一番周折后,普洱茶市場正在逐漸走出低谷。
2007年下半年以來,普洱茶市場發生了急劇變化。云南省農業廳副廳級巡視員李冀說,“由于受市場預警機制不健全、市場引導滯后,營銷體系不夠靈活等因素的影響,加之少數企業和經銷商惡意炒作,普洱茶價格、生產和銷售出現了大幅波動,給整個云南茶產業的持續發展帶來了負面影響。”
為了穩定普洱茶市場形勢,云南省委、省政府推出了多項措施,其中推行普洱茶標準化是重要的舉措。今年3月,《地理標志產品普洱茶》國家標準通過了相關機構的審核,隨后由國家質檢總局、國家標準委批準發布,定于12月1日開始實施。標準確定了普洱茶地理標志產品的保護范圍為云南省的989個鄉、鎮、街道辦事處,并詳細規定了產品的理化和物理性質(詳見本報10月21日c1版報道)。
云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的何崇壽處長說,“標準涵蓋了從茶山到茶杯的整個產業鏈條,全面、規范、可操作性強,為指導普洱茶生產,穩定產品質量,提升產品標準化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撐。”
鄧增永說,“普洱茶標準所取得的成果,對于穩定和提升普洱茶產品質量、規范行業秩序、保護消費者利益和提高云南普洱茶產業的競爭力等方面,將起到積極作用并產生深遠影響。”
目前,普洱茶目前的銷量和價格已經恢復到2005年和2006年的水準,并表現出良性發展的勢頭。李冀說,“普洱茶國內銷區擴大近一倍,大部分大中城市都設立了銷售點,消費群體增加了三成多。南方傳統銷區,熟茶銷售比去年增長了30%,東北和西北等新興市場也快速擴張。普洱茶消費,正從以收藏為主轉向以品飲為主,已經進入依靠品飲需求拉動產業發展的新階段。”
王飛是經銷普洱茶多年的商戶,他說,“市場疲軟、價格下滑,現在是普洱茶擠掉泡沫后的理性回歸,是暫時的低谷,也是行業優勝劣汰的最佳時機,是做大做強品牌的必由之路。我們有信心堅持了下來,也很高興見到了行業復蘇的征兆。”
鄧增永說,“未來普洱茶市場的發展方向將著眼于終端消費,培育品飲市場,并最終培育出一個品飲與收藏相結合但兩者又相得益彰的市場,從而為普洱茶市場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夯實基礎。”
“大亂之后必有大治。在云南省,前幾年的普洱茶初制廠多達5000多家,標準化生產必然要求行業整合,普洱茶現在處于品牌化的關鍵時期。”中國茶葉流通協會常務副會長、全國茶葉標準委員會委員王慶如是形容普洱茶市。他認為,云南普洱茶標準的發布為凈化普洱茶行業起到了基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