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商網消息多年前,人們在談論茶文化產業時,顧其左右總離不開茶文化旅游。但是現在情況不同了,舉凡吃喝玩樂、詩書字畫,已經無不與茶沾邊,茶成了許多時尚休閑和文化消費的新寵。
帶來這一盛況的是安溪悄然形成的茶文化產業,昨日記者從安溪了解到,目前以企業大手筆投入為特點的茶文化熱正在安溪興起。
在全國各健康茶行業刺激需求的背景下,安溪茶業的這一發展動態引起廣泛關注。有專家預測,在安溪涉茶產業總產值達到百億元之際,安溪茶文化產業約可形成10億元產出規模,并間接為茶產業提供持續動力。
“三和”一鳴驚人
11月19日,第7屆世界安溪鄉親聯誼會隆重開幕。引人關注的是,海峽(三和)茶書畫展同時開幕,安溪茶文化產業由此亮相世人。
時隔一周,記者慕名而去,成為這里絡繹不絕參觀者中的一員,看過130多幅書畫作品,和眾多古老制茶器具實物收藏后,記者感嘆茶文化的博大精深,也感嘆辦展者的有心和不易。
這個辦展者就是福建三和茶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吳榮山先生。據了解,為了辦成這次書畫展覽,吳先生花費10年心血,耗資數百萬元,在全國范圍精心收集涉茶字畫、制茶器具,并按照“三和”的企業理念進行精心編排,終于成就了這次安溪縣域范圍內,史無前例的茶書畫展。
不過與其他書畫展不同,這是一場永不落幕的展覽,因為三和公司建起三和茶博館,將永久收藏涉茶字畫古跡。而建成這個茶博館,僅基礎設施投入就達3000多萬元。據說,這個茶博館占地3500平方米,建筑面積2.3萬平方米,也是目前國內首屈一指的涉茶博物館。
嫁接現代生活元素
三和茶博館以茶書畫見長,但這只是近年來安溪茶文化產業形成的一個例子。
事實上,以茶為核心,以文化為主要表現力,重視將茶文化與現代生活元素相融結合,正是這一時期安溪茶文化產業創新與形成的主要特點。
在感德龍馨公司,1年前這里把茶與餐飲結合,人們先茶后餐,或者亦茶亦餐,獲得從未有過的新鮮體驗,吸引了一批又一批茶人茶客前來品嘗,連外省外地客人也前來品嘗一番。
公司總經理楊松偉說,茶文化要轉化為優勢產業,缺乏現代生活元素的融入,那是難以想像的。他說,即使是餐飲,公司也對菜肴、小點與茶的結合,作了許多探索,創新了許多茶菜。更重要的是,通過茶與餐飲的結合,人們將在茶文化和餐飲文化之間,找到一個結合點。這個結合點就是茶文化產業的賣點,他說,茶茶商網文化產業經營好,除了茶餐飲收益能增長外,公司主業也將得到促進。
注重融入現代生活元素的,還有知名茶企魏蔭茶業公司。該公司投入3000多萬元建成多功能大廈,主體以展示安溪鐵觀音文化為主,下一階段將開發茶浴等休閑保健項目。總經理魏月德說,他看好安溪茶文化產業前景,花費巨資投入這一產業,是因為他相信融入現代生活元素的茶文化產業,才是茶產業和服務業的最好結合。
前景不可限量
茶文化是一個龐雜的系統,但與一般的茶文化不同,安溪茶文化以鐵觀音文化為核心,又有如日中天的茶產業支撐,專家們認為安溪茶文化產業大有可為,前景不可限量。
安溪鐵觀音研究院簽約顧問、中國人民大學哲學博士、茶文化研究學者黃明哲認為,當前安溪茶文化快速發展,茶企業舍得投入文化產業,并進行大手筆運作,這在全國也是一個很好的現象,希望當地政府多加引導,使這一產業關聯性更強,為安溪茶產業發展發揮更大作用。
黃博士說,茶文化產業由茶產業派生而來,安溪有產業優勢,有茶品牌優勢,也有巨大消費群體等市場優勢,目前關注茶文化產業,關鍵的問題是看這些優勢如何轉化,建議應當放手鼓勵形式創新,鼓勵融入現代生活元素,探討茶文化產業與主業之間的互動規律,引導這一產業健康成長。
復旦大學博導、安溪鐵觀音研究院簽約顧問薛華成先生說,文化產業是當今世界的朝陽產業。從茶產業的實際看,安溪茶文化產業與主業的市場容量比例,應至少在1:10。即三五年內安溪茶產業年總收入達到百億元時,茶文化產業的貢獻應至少為10億元。
薛博導還說,茶文化是軟實力,茶文化產業是實體企業,希望安溪新興的茶文化企業,能從一開始就把兩者關系處理好,其中另立公司是通常的處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