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商網消息“茶葉停采后,管理最當先!”。11月18日一大早,鳳岡縣農業局科技技術員張天明來到田壩村農戶袁亮友家,提前講解茶葉收獲后的冬耕冬管、施肥等技術管理知識。“有了‘張技術員’的指導,我們種茶葉就高枕無憂了,不愁沒有錢花,不愁不能致富”,袁亮友說。
近年來,鳳岡縣先后組建了“鳳岡縣茶葉專業合作社”和“鳳岡縣茶葉生產技術協會”,并培養了一支上百人的技術服務骨干隊伍。管理時節,科技人員們進村入戶提供技術服務。采摘時節,他們面對面傳授采摘、加工技術。收獲季節,他們奔赴全國各地聯系市場銷路,銷售鋅硒茶葉,使鳳岡鋅硒茶進入了中南海、民運航空領域和茶文化200多家五星級賓館,還遠銷美國、新加坡等國家。
近年來,貴州省鳳岡縣結合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實際,先后探索出了“實體創業型”、“市場帶動型”、“科技技術服務型”和依靠“科技發動、協會互動、創辦實體示范帶動”等新型模式,在科技與農民間建立了直接聯系的服務平臺,既推廣普及了科技技術,也富了農民。“講千遍萬遍,不如親自做給農民看,要不然農民不可能干,不可能動心。”縣茶葉辦農村科技技術員黃小兵感慨很深。“農民不干,技術推廣等于一鍋大白水,科技技術員派得再多也不管用。”
目前,全縣茶葉種植面積達14.1萬畝,建成示范基地近2萬畝。盡管受雪凝災害的影響,2008年仍實現產值1.2億元烏龍茶左右,入社茶農戶均純收入5000元,人均增收300元以上,科技人員也得到了相應的報酬,實現了技術員、合作社和茶農“三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