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隨著春節腳步臨近,汕頭的茶葉市場也進入了旺季,散布于全市各處的許多茶葉鋪生意明顯見旺。記者近日在位于市區汕樟北路附近的汕頭茶葉批發市場看到,這里有不少前來采購茶葉的茶商和普通市民、“老茶客”,人們買“茶米”總要先品嘗一下,幾乎每一間茶葉銷售檔口都備有工夫茶具,批發市場更是茶香撲鼻。
據了解,作為汕頭市目前唯一一家經批準設立的茶葉專業市場,原名“粵東茶城”的汕頭市茶葉批發市場正越來越扮演著重要的產業平臺角色,在汕頭的茶葉銷售中輻射粵東地區,帶動著茶葉消費及相關服務的發展。
批發市場八成經營者來自安溪
據專業市場負責人介紹,目前專業市場進場經營的共有六、七十家鋪檔,自2003年12月開業至今,市場匯集來自全國各地的八大類茶chinatea葉:青茶、綠茶、黃茶、白茶、烏龍茶、花茶、紅茶、黑茶,有著上千個品種。目前該市場已成為交流全國各地茶區的茶葉集散地。在批發市場經營者中八成是來自安溪茶區的安溪人,另有二成來自武夷、南平等閩北地區。他們集生產、加工、銷售一條龍,解決了過去汕頭市區普通茶鋪茶葉品種不齊全的問題,同時起到平抑茶價的作用,因為各種茶葉都能在此品嘗與對比,同等質量的茶葉價格透明度較高。
據了解,過去汕頭茶商、甚至一些“老茶客”每年都要長途跋涉前往福建安溪等產茶區購買茶葉,茶葉專業市場的建立,直接將產地的茶葉集中“展銷”,省卻了不少麻煩。平時,不僅潮汕茶商進場交易,普通的市民也時常進場品茶找好茶。每年“五一”前后春茶上市,或是秋茶上市,來自安溪的許多茶農便會將自產自制的茶在專業市場設臨時攤檔,最多時一天有100多個臨時攤位的茶農在經營。安溪每天都有三輛大巴往返于汕頭與安溪之間,新茶上市期間,每輛大巴后面都跟著一輛裝載茶葉的貨車。
潮汕地區年銷售額30億
對于鐵觀音茶,不少市民慢慢喜歡喝清香型的鐵觀音,這是采用現代的電烤方式制作的,時下市面較常見,而采用炭焙的傳統工藝制作的鐵觀音市面上幾乎絕跡,但仍能在專業市場上找到。從這一細節也可以見到專業市場的“魅力”。在專業市場,記者還發現幾家專門賣普洱茶的鋪檔。據了解,原來汕頭人普遍喜歡喝鐵觀音、武夷巖茶(如水仙、大紅袍),現在有不少人開始時興喝普洱茶了,普洱茶的需求量因而逐漸多了。而鳳凰茶的群體較為穩定,原因是鳳凰茶香氣較奇特,香氣較突出,喝慣鳳凰茶的茶客要換口味較難。專業市場成了茶葉銷售和消費時尚的“晴雨表”和“方向標”。
據業內人士介紹,一項調查顯示,整個潮汕地區每年的茶葉銷售額達到30億元,市場潛茶道力巨大,有必要繼續培植、做強做大茶葉的專業市場。
茶葉市場也呈現出新的趨勢
記者在專業市場和市區部分茶鋪調查發現,隨著人們茶葉消費觀念的變化,茶葉消費從大宗茶為主轉向以名優茶、名牌茶為主。目前消費者不僅僅滿足于低層次的飲用需求,而是追求高層次的消費需求。這種從“物質”轉向“感覺”的消費變化已逐漸顯現。目前消費市場中,低檔茶滯銷,大宗粗茶積壓,而價格昂貴的名優茶、名牌茶走俏,高檔茶暢銷不衰。
有關人士認為,目前的茶葉市場已進入了優勝劣汰的競爭時代,開始由創名優茶發展到創名牌茶。如今的消費者不僅看重茶葉的質量,也注重茶葉的品牌、包裝,對名牌茶的質量、歷史、美感也越來越挑剔。據悉,目前汕頭茶葉批發市場的茶葉每年銷售量已占汕頭市面上的3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