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首屆中國·福鼎生態白茶發展論壇在硤門畬族鄉瑞云村(福建畬依茗白茶有限公司)舉行,論壇聚焦福鼎白茶產業生態發展,共同探討如何構建經濟發展與自然環境的和諧平衡,實現福鼎白茶產業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
海峽兩岸茶業交流協會會長陳紹軍,寧德海峽茶業交流協會會長李步泉等省、寧德市領導嘉賓,全國各地專家、學者,福鼎市領導蔡梅生、郭如盾、陳維鋒出席論壇。
據了解,2020年,福鼎白茶以49.74億元榮獲“2020中國茶業區域公用品牌價值十強”第四位,福鼎白茶產業綜合總產值突破百億元,成為福鼎名副其實的支柱產業。論壇上,專家、學者從各自研究角度,全面分析、探討白茶產業的基礎和發展前景。
福建農林大學教授、中國白茶研究院院長孫威江帶來《白茶產業動態與科技創新》演講,他從白茶產業動態、基于近紅外光譜的白茶產地判別、基于離子遷移譜的不同產地白茶香氣特征及對福鼎白茶產業的展望這幾個方面闡述進行詳細解說。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研究員林堅貞圍繞茶園主要害蟲、害螨種類,利用捕食螨攜菌聯合瓢蟲、赤眼蜂多靶標控制茶園害蟲和實施建議三個方面作題為《捕食螨在茶園應用》的演講。
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杭州茶葉研究院特聘教授劉善勝為大家演講《回歸生態模式管理,將有益于健康和環境》,深入探討人與自然環境的關系,并提出物種多樣性才能對抗氣候變化和越來越多的病蟲害,應該將茶葉原產地生態評估歸納于茶葉評賽中等觀點。
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杭州茶葉研究院黨委書記、國家茶葉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主任鄭國建從什么是生態茶園、茶園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全域生態化發展路徑等方面闡述《推進全域茶園生態化》。
據悉,近年來,福鼎市圍繞“生態清新,福鼎白茶”綠色高質量發展這一主線,堅持生態保護優先、建設生態茶園。通過大力推進基地化建設,在全市茶園及周邊嚴禁使用除草劑的同時,采取“公司+基地”“公司+合作社+茶農”“公司+企業聯合社+農民利益激勵”等模式,通過推動農戶小散茶園向龍頭企業流轉聚集形成基地和整村推進茶園統防統治。
此外,福鼎市近年來整村推進茶園病蟲害綠色統防統治,并實施專業化植保無人機飛防,今年7月份開始推廣茶園不使用化學農藥。截止目前,福鼎全市已經建設基地化生態茶園15萬畝,明年力爭全面完成全市茶園基地化建設。
“福鼎市發展生態茶園有很多優勢,首先福鼎生態環境和自然條件非常適合生態茶園的建設,其次是福鼎市委市政府對生態茶園建設很重視,出臺了很多監管措施和鼓勵政策,第三是福鼎很多茶企已經意識到通過生態茶園的建設來提升品質。”鄭國建認為,福鼎市發展生態茶園正當其時,接下來要加強對這些企業的支持力度,同時完善相關的政策和法律法規,相信福鼎白茶產業定會迎來新一輪發展高峰。
據悉,本次活動由國家茶葉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海峽兩岸茶業交流協會和福鼎市茶產業發展領導小組指導,中國白茶研究院、寧德海峽茶業交流協會主辦,福鼎市茶產業發展中心、福鼎市茶業協會、福鼎市茶文化研究會、福鼎市硤門畬族鄉人民政府、福建畬依茗白茶有限公司承辦。論壇期間同時舉行了畬依茗白茶新廠落成剪彩和福鼎生態白茶實踐基地授牌儀式,與會專家學者還實地考察了福鼎白茶病蟲害情況,觀看植保無人機噴灑生物農藥。
來源:今日福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