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浪翻滾,秀色滿眼。江口縣壩盤鎮鐵廣村,在海拔900多米,江口縣萬順種植專業合作社的茶葉種植基地大坪山上,層層疊疊的茶園,蔚為壯觀,漫山遍野的茶樹,枝繁葉茂。放眼望去,翠綠欲滴的茶葉與蔚藍的天空相得益彰。
這是當地群眾,在曾經的荒山上,經過10年辛勤耕耘而得出的杰作。
茶園里,三三兩兩的村民背著竹筐,指尖翻飛,宛如蝴蝶,穿梭于茶葉間。
“之前,這一片全是荒山荒土,我們就在墾荒與貧窮之間,來回徘徊。”茶園負責人姚華兵說,鐵廣村山高坡陡,地理位置偏遠,田、土多數都在山上,那時,大伙只能靠種植玉米、紅薯、水稻等傳統農作物求生,若遇干旱,幾乎顆粒無收。
2010年,壩盤鎮正值茶葉發展起步期,看到其他地方大面積的種植茶葉,鐵廣村的村民也想通過種植茶葉,擺脫看天吃飯的命運。
但是,世代習慣了種植玉米、紅薯為生的村民,對茶葉能否給他們帶來不一樣的生活,起初還是抱有很大的懷疑。后來,農業技術人員通過對土壤、氣溫、海拔等測量,發現土壤酸堿度非常合適茶葉的生長。特別是高海拔、低氣溫、寡日照,更是具備了高品質、綠色生態茶葉的最佳條件。
同年,在村委會的支持下,姚華兵流轉了200畝土地,種植起了福鼎大白。通過10年來不斷發展,目前,規模已擴大到300畝。
“每年付給周邊群眾的勞務費都有10多萬,還沒有算土地流轉費。”姚華兵說,自從茶園投產以來,每到采茶季,每天都會吸引本村及張屯、壩盤等周邊100多名群眾前來采茶。
2017年,貴茶集團分公司落戶到江口,更是為當地茶產業快速發展增添了強大的動力。而姚華兵也借著這股強勁的“東風”,加入到貴茶聯盟,成為聯盟的一員。
因此,除了少部分采生茶青,賣給加工廠,加工為紅寶石、綠寶石外,大部分直接用采茶機,將嫩茶摘下,再賣給江口縣鑫繁生態茶業有限公司,加工為抹茶的原材料—碾茶。其在提高茶葉下樹率、利用率的同時,也最大限度的增加了茶農的收入。
“不論是采春茶,還是夏茶,或者管護,只要來了都能掙到80到90塊錢。”74歲的何銀花,是該村典型的老茶農。前幾年,她在自家2畝多的土地里種上了茶葉,忙碌時,她在自家的“茶園”里管護、采茶。待自家茶園忙完后,就接著就到姚華兵及其他種茶大戶茶園里,繼續管護、采茶,周而復始,每年都能掙到4萬多元,這對于跟土地打了一輩子交道的她,很是滿足了。而姚華兵、何銀花,則是該村通過種植茶葉致富的代表。
一片葉子,成就了一個產業;一片茶山,養育了一方群眾。
近年來,鐵廣村緊緊圍繞“生態茶、綠色茶”的目標,加大茶葉發展力度。目前,該村發展起茶葉700多畝,其中種植大戶3戶,散戶20家,平均每戶散戶種植面積達6畝。
同時,還修建起了加工廠房,年加工量達8萬斤,不僅解決了本村茶青加工難題,也解決了周邊村寨茶葉加工問題,為促進當地茶產業健康發展,帶領群眾增收、致富做出積極貢獻。
“茶葉,是我們村的‘金葉子’,致富就全靠它。”該村黨支部書記樊學江說,下一步,該村將繼續擴大茶葉種植面積,讓一片片綠葉子,成為全村716戶群眾致富的“金葉子”。
來源:銅仁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