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廣東省鶴山市高質量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大力推進構建“三帶三心”的城市格局,推進產業融合、產城融合、城鄉融合,三融共進,全面建設有溫度、有速度、有熱度、有高度、有深度的灣區現代化創業之城,“三農”工作也有長足進步,尤其是重振鶴山紅茶雄風,將振興茶葉產業作為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走“茶旅融合”路子,讓“茶是鶴山紅”的口號響徹省內外。
鶴山曾被譽為廣東茶葉第一縣,種茶、產茶歷史悠久,茶文化氛圍濃厚。鶴山古勞茶、鶴山紅茶、馬耳山茶等是廣東地方名茶代表,獨具地方文化特色。鶴山種茶至今有700多年歷史,建國后又制定了廣東省茶葉出口的“紅茶樣價執行標準”。據史料記載,清代是鶴山茶興旺發展時期,特別是在道光初年,種植面積約8萬畝,年產茶葉6萬擔?!岸κr期,鶴邑產茶占全省產茶量之半,占輸出總量之八、九成”,產品大部分出口。”
數百年來,鶴山茶發展經歷過輝煌,也走過了漫長的低谷,在鶴山市各鎮,仍能感受到當地濃厚的茶文化。比如,古勞人最嗜茶,凡大小圩場都開有茶樓。男性每天清早趕往茶樓飲茶吃早點,與朋友敘談一兩個小時。婦女閑時也喜歡泡上一壺清茶,互邀鄰里品嘗,借以聯絡感情,叫做“飲細茶”,此風延續至今不衰。
鶴山是著名僑鄉,在“一帶一路”倡議大背景下,作為僑鄉名片的鶴山茶發揮了更突出的作用。鶴山茶在條形、味道等感觀特征方面有別于其它地區出產的茶葉,深受海外鄉親喜愛,是廣州十三行海上絲綢之路發源地的重要產品?;剜l探親的鄉親臨走時,都會帶上幾包鶴山茶,在外喝上一杯“故鄉茶”,可撫慰思鄉愁。
鶴山市委市政府提出發展鶴山茶產業的工作部署,規范鶴山茶種植和加工制作技術,提升產品安全質量水平,保證鶴山茶的品質和特色,進一步發揮鶴山茶產品的地方優勢,打響鶴山茶品牌,提高鶴山茶市場核心競爭力,借助“互聯網+”和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發展機遇,引領鶴山茶產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讓僑鄉茶文化走遍世界,讓鶴山茶飄香海內外。
重點打造“鶴字號”紅茶品牌,助力鶴山茶走向全產業鏈的振興發展之路。2015年,“鶴山紅茶”成功申報成為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打響了鶴山茶產業振興的“第一炮”。2018年和2019年,鶴山成功舉辦了兩屆紅茶文化節,進一步提升了鶴山紅茶的知名度和美譽度。2019年,鶴山茶葉產業園納入廣東省現代農業產業園,主產區納入首批廣東省特色農產品優勢區,“鶴山紅茶”“鶴山桔普茶”被認定為廣東省名特優新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
鶴山紅茶以“甘醇蜜韻,黃金圈”的獨特品質特色于2015年獲農產品國家地理標志產品登記保護。始于宋,700年歷史獨具古韻之風;盛于清,引領廣東紅茶出口標準,盛于今,打造產業融合新模式。如今鶴山紅茶納入廣東省首批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創建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成為鄉村振興工作的重要抓手。
2020年鶴山茶產業產值達3.4655億元,占種植業比35.25%。茶園種植面積1.2萬畝,產量約500噸,2020年銷售額達到1.2880億元。此外,直接帶動4694名農民從事茶產業就業,從事茶產業的農民年可支配收入達 23848.8萬元,顯著高于周邊平均水平。
圖文版權歸廣東省鶴山市所有,轉載請標明出處。
來源:中農促茶產業委員會
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