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下午,武夷紅茶實物標準樣品首次復制定值審評會在福建武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正山茶業有限公司召開,福建省茶產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主任委員劉紹文出席了此次會議。
2018年3月武夷山市首次開展武夷紅茶實物標準樣品的研制工作,2022年武夷山市開展首次復制工作。依據DB35/T1228《地理標志產品 武夷紅茶》和GB/T 15000《標準樣品工作導則》,武夷山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組織專家技術領導小組舉辦此次武夷紅茶實物標準樣品復制定值審評會。
評審組專家按照制定實物標準樣的程序和要求,對正山小種、小種、煙小種、奇紅四個品種的實物分別從茶樣的外形(條索、色澤、整碎、凈度)和內質(香氣、滋味、湯色、 葉底)對12個樣品進行評定。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武夷巖茶(大紅袍)制作技藝傳承人劉寶順(左一)
正山小種紅茶第二十四代傳承人江元勛(左二)
審評專家馬梅榮(右二)
審評專家修明(右一)
武夷紅茶標準樣品的發布和實施,對指導武夷紅茶生產企業連續保持按標準組織生產和檢測,保證武夷紅茶的質量和特色,起到了引領作用。
世界紅茶源于中國,武夷紅茶作為最古老的一種紅茶,至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明朝中后期(約公元1568年),正山堂江氏先祖始創紅茶,開創世界紅茶之源,名正山小種,被公認為紅茶鼻祖。17世紀正山小種紅茶傳到海外,因產于武夷山,故稱Bohea Tea (武夷茶),專指武夷紅茶。
后來,為了區別外產仿制品與武夷山產正品的不同,將武夷山正山產區產的紅茶稱為“正山小種”,非武夷正山產區仿制品稱為“外山小種”或“人工小種”“煙小種”。
正山小種因其獨特的生長環境和獨特傳統的制作工藝,具備特殊的高山韻,滋味醇厚,且耐沖泡耐存放。在常溫條件下,三五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內,品質能保持不變,滋味更加醇厚,松香味更加純爽。
正山堂,從紅茶誕生到金駿眉創始,傳承紅茶四百年,始終堅持“為世界制作最好的紅茶”的初心,以正宗原產地的優質原料,融合正統傳承的匠心技藝,呈現一杯經典紅茶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