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茶葉基地縣”“全國茶業百強縣”“全國茶旅融合十強示范縣”“全省茶業十強縣”……熠熠生輝的榮譽背后,是高縣近年來加快推進茶產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
近年來,高縣堅持把茶產業作為帶動群眾增收、促進共同富裕的主導產業,主動融入四川茶業發展“兩區兩帶”和宜賓現代農業“5+2”產業布局,推動茶產業提質發展。
茶園改造茶業增色
2021年12月下旬,高縣可久鎮進步村60畝老茶園品種改良,18萬株奶白茶茶苗在該村“安家落戶”。
在該縣,和可久鎮進步村一樣進行茶園“低改高”的,還有4個鎮的19個村。去年,該縣支持相對連片區域的茶園標準化建設,共新(改)建茶園1萬畝,全縣茶葉良種化率達98%。
近年來,高縣按照“穩面積、提質量、延鏈條、增效益”產業轉型升級戰略,引進烏牛早、名選131、福選9號等優良茶葉品種,大力改造低產茶園提升茶葉質量,向老茶園要“新效益”;圍繞“基地、園區、品牌、市場”,把茶葉基地建設與鄉村振興規劃、現代農業園區規劃有機結合,大力發展現代茶業,已建成8個茶葉萬畝億元示范區、5個茶葉現代農業園區,輻射引領全縣茶產業發展;加大對8個產茶鎮的資金投入,新建茶葉標準化基地。
與此同時,在各茶葉基地鎮、各龍頭企業茶葉基地持續開展茶葉病蟲害統防統治,廣泛推廣生物防控和機械作業,促進茶產業向生態有機、綠色健康方向高質量發展。2021年,該縣成功申報為“全國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示范縣”。
2021年,該縣33萬畝茶園,種植面積位居全省第二,共產干茶2.88萬噸,綜合產值突破73億元,獲評中國茶業百強縣。
科技支撐茶農增收
“是茶葉讓我們過上了好日子。”說起種茶,高縣落潤鎮新寨村茶農黃明瓊感慨萬千,“科學種茶就是不一樣,有了‘茶老師’們的指導和幫助,我的茶葉年年豐收,每年茶葉收入都有好幾萬元。”
黃明瓊原是該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在脫貧攻堅戰中,她家依靠發展茶產業不僅脫了貧,還過上了富足的好日子。
高縣有茶農46000余戶15萬余人,占全縣農業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在該縣,像
茶葉品種的優劣決定了茶葉品質,茶園的管理則是茶葉收成多寡的關鍵。近年來,該縣茶技部門連年組織技術力量,多形式加強茶產業的科技支撐,提升茶葉種植效益增加茶農收入。各產茶鎮茶技人員一方面充分利用微信群、“村村響”廣播等載體,及時發布茶葉品種、種植、管理等相關信息;另一方面分赴各村、組,把“課堂”搬到田間地頭,切實為茶農做好茶葉產前、產中、產后的科技服務,提高茶農種茶、管茶、采茶的科技含量,確保茶農茶園有茶采、采好茶,趕早上市賣好價。
此外,該縣還邀請知名專家率團隊為全縣茶產業健康持續發展“問診把脈”,推進茶產業進一步提質增效。
有了科技“撐腰”,山坡上的“綠葉子”變成茶農手中的“金票子”。2021年,該縣茶農人均茶葉收入1.2萬元,茶產業帶動5萬余人鞏固脫貧成果。
政策支持茶企增效
新春伊始,茶吐新綠,該縣茶農、茶企紛紛準備生產。
近日,在高縣來復鎮大屋村,正在生產車間查看生產設備檢修情況的四川早白尖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德勛說,政策支持破解了公司不少“難題”,公司在去年基礎上增加了2000萬元的現金儲備,確保收茶“不打白條”。目前,他們已基本做好了開工生產的各項準備,并積極對接了銷售市場,早茶一旦開采,公司將開足馬力生產,力爭實現生產、銷售“開門紅”。
早白尖集團是該縣龍頭茶企之一。近年來,高縣已培育茶葉加工企業108家、茶葉專業合作社46個,以“公司+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推動全縣茶產業提檔升級,實現了茶產業持續健康發展、茶農持續穩定增收、茶企持續增效的多贏格局。
2021年,高縣印發了《高縣支持茶產業高質量發展十二條政策》,從種植、加工、銷售等各方面給予完備的政策支撐,重點做好茶葉基地建設、加工能力提升、銷售平臺搭建、經營主體培育和品牌創建等工作,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精準高效服務企業發展,加快釋放產業潛能,為茶產業提質發展構筑新平臺,助力茶產業發展;同時,鼓勵縣內各茶葉品牌主動融入省、市級茶葉區域公共品牌,并充分拓展線上、線下宣傳平臺,組織縣內茶企開展茶品牌推介,不斷提升高縣茶葉品牌的影響力。
高縣縣委書記黃修國表示,下一步,該縣將把已開市的長江源國際茶貿城打造成西南地區最大的茶業綜合交易市場,進一步培養壯大茶葉生產加工企業,提升茶葉精深加工水平,2022年茶葉實現綜合產值75億元以上。
來源:《宜賓日報》陳小芳 羅沾
信息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