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春以來,全國茶友開始翹首期盼2022年的第一口春茶。“各茶區春茶何時采摘、上市?何時能喝上這第一口‘鮮’?”是近期茶友密切關心的問題之一。
特別是近期大范圍雨雪天氣來襲,福建、浙江、江西、湖南、廣西、廣東等多個南方茶區深受影響,給春茶上市增加了更多不確定因素。春茶能否如期上市?這輪來勢洶洶的雨雪對今年春茶又將造成怎樣的影響?
1.推遲采摘,雨雪低溫地區茶樹休眠延長
浙江
2月以來,浙江省已歷經多場降雪,杭州、湖州、紹興等地的茶園都出現了積雪覆蓋。
來源:中國新聞網
雖然低溫雨雪天氣對還處于休眠期的茶樹沒有不利影響,但是開采較去年推遲已成為大概率事件。
浙江省農業農村廳茶葉首席專家羅列萬表示:由于和去年同期相比雨水偏多、氣溫偏低,我省大部分地區的茶樹還處于休眠狀態,目前省內只有溫州永嘉、泰順、麗水景寧等地少量開采。西湖龍井去年于3月12號開采,安吉白茶去年于3月22日,預計今年我省這些名優茶開采時間將較去年有所推遲。
來源:中國藍新聞客戶端
湖南
去冬今春以來,湘西州經歷長時間低溫雨雪天氣,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農業農村局了解到,受連日來的冰雪天氣影響,今年的春茶開采時間較2021年推遲15天左右,預計2月下旬黃金茶可開采,其他品種3月初開采。因茶園培管水平提高和開采時間推遲,茶樹新梢內含物積累較多,芽頭粗壯長勢好,春茶品質明顯優于往年。
▲龍山縣茶園雪景來源:湘西州農業農村局
貴州
新年伊始,貴州省遭遇大范圍持續低溫雨雪氣候,全省共26縣(市)出現凍雨,45縣(市)出現降雪。受天氣影響,除了黔西南州晴隆、普安以及黔南、黔東南部分縣域外,貴州省大部分茶區的春茶采摘和上市預計均比往年延后7-15天。隨著用工成本的上漲,今年茶青收購價和成品茶價格預計會有10%-20%的增幅。
▲都勻茶園雪景來源:黔茶在線
余慶縣茶葉協會會長張寧表示:受低溫雨雪天氣因素影響,今年余慶縣春茶開采的時間預計較去年推遲半月左右,春茶品質不同程度受到影響。特別是海拔900米以上區域降雪、低溫冷凍持續半個月,對幼芽造成輕度凍害,同時由于光照不充足,預計今年白茶白化度不甚理想。
▲余慶茶園雪景來源:黔茶在線
福建
福建作為產茶大省,茶園如海,卻是一個名副其實的“貧雪”省。相較往年,今年此時福建省的大規模降雪實屬罕見。2月19日起,福建武夷山、光澤、松溪、福安、政和、壽寧、福鼎、福州等茶產區陸續飄雪,各大茶區相繼被皚皚白雪覆蓋,銀裝素裹,成就一片“茶海雪原”奇觀。
▲桐木村茶園雪景來源:正山堂
▲雪中大紅袍母樹
廣東
廣東持續低溫將影響茶葉生長,新芽生長緩慢。廣東省茶葉行業協會副會長魏頂國表示:可能會推慢一星期左右,往年我們一般在3月8號左右就可以采摘了,今年可能最快都要到3月15號,才可以進入采摘期,各地當然有所不同,比如一些比較低山的地方,平原地帶,它的采摘時間也就會有所不同。
▲清遠茶園雪景來源:清遠發布
2.品質更優,冰雪淬煉質量更勝一籌
低溫天氣減少病蟲害
茶葉品質的成分是由蛋白質、氨基酸等有機物和鉀、鈣、磷等無機物共同構成的,一旦茶樹遭受病蟲害,茶樹的葉片、內含物質的組成比例和營養成分等就會被害蟲和病菌破壞,從而降低茶葉品質。低溫天氣能把害蟲、病菌們都給凍死,減少茶樹的病蟲害,防止茶葉品質降低。
低溫天氣利于內含物質積累
首先,在低溫的環境下,茶葉生長會變得緩慢一些,這樣有助于茶葉營養物質的積累,茶葉內的氨基酸、蛋白質和含氮化合物的增加,有利于茶葉味香鮮爽;其次,溫度對茶鮮葉的芳香物質有重要的影響,適度的低溫脅迫處理可以提高鮮葉中芳香物質的種類,增加芳香物質的含量,有利于茶葉芳香物質的形成和積累。
此外,雪水中含氮化物比雨水多,雪水給茶山帶來的肥料會更豐富。據專家測算,相比1升雨水中含1.5毫克的氮化物,1升雪中所含的氮化物能達7.5毫克。在融雪時,這些氮化物被融雪水帶到土壤中,成為最好的肥料。
好茶不怕晚。據中國天氣網資訊,今天(2月24日)起三天,南方進入降水間歇期,氣溫也開始顯著回升,24日至28日,長江以南多地累計升溫幅度都將超過10℃,江南、西南東部一帶升溫超過15℃。28日前后,南方大部氣溫達到近期高點,最高氣溫20℃線擴展到江南一帶。
所以,各位茶友不要心急哦!
來源:茶悅世界,信息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