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重要戰略部署,充分發揮社會力量開展幫扶作用,云南省茶葉流通協會茶產業助力鄉村振興調研小組于2月12日-14日前往臨滄部分產業主產區開展為期三天的調研工作。
參加調研的人員有:
陳勛儒 云南省政府原副省長、省政協原副主席,云南省茶業流通協會創會會長
陳 洪 云南省人大常委會外事華僑工 作委員會原主任
王云齋 云南省生態環境廳對外合作中心主任
郭惠云 臨滄市茶葉產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
江鴻鍵 市茶葉產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
譚中貴 云南省孔子學術研究會會長、云南省茶葉流通協會會長助理
楊海惠 云南省認證認可協會會長、云南省茶葉流通協會駐會副會長
王浩宇 云南省茶葉流通協會副秘書長、會展部部長以及臨滄市茶葉產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市農業農村局茶葉產業辦公室等部門領導,縣地方產業發展服務中心負責人和協會工作人員。
2月12日,調研組一行到漫灣鎮白鶯山村調研,并在白鶯山村建立云南省茶葉流通協會“茶產業助力鄉村振興”掛鉤聯系點。
調研組一行到漫灣鎮白鶯山古茶樹演變自然博物館進行參觀視察,詳細了解云縣古茶樹資源保護和開發利用情況,并在白鶯山村舉行云南省茶葉流通協會“茶產業助力鄉村振興”掛鉤聯系點授牌儀式。
授牌儀式上,白鶯山村村支書表示在老領導和云南省茶葉流通協會的幫助下,白鶯山村醫療設備有了很好的改善,如今又選擇白鶯山村作為協會“鄉村振興掛鉤聯系”,非常感謝老領導的關心和幫助。
陳勛儒老領導說道:中國已經實現全面脫貧,要鞏固脫貧成果,實現鄉村振興。協會作為一個為茶產業服務的社會組織,決定把白鶯山村作為“鄉村振興掛鉤聯系點”。通過了解白鶯山村在鄉村振興中的困難、成效之后,幫忙向相關部門反映,可以把白鶯山村在鄉村振興中好的經驗通過協會向其他茶區傳播,讓茶產業在鄉村振興中起到更大的作用,令茶區老百姓在脫貧的基礎上實現共同富裕。我們之所以選白鶯山村作為“鄉村振興掛鉤聯系點”是因為白鶯山村做為茶樹演變自然博物館,做為一個活著的博物館,要充分利用和發揮好它的作用,做好茶旅融合,助力鄉村振興。
臨滄市茶葉產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郭惠云 表示,云南省茶葉流通協會作為云南省唯一一個5A級茶葉行業協會,選擇白鶯山村作為“鄉村振興掛鉤聯系點”,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市、縣相關部門要把握好這個機會,做好白鶯山村發展規劃,做好茶樹演變自然博物館建設,借助茶葉流通協會的優勢和職能作用,發展好白鶯山村茶產業,在鄉村振興中作出優異的成績來回報陳主席和其他領導的關心與厚愛。
云縣人民政府副縣長吳偉表示,將進一步強化白鶯山古茶樹資源保護、打造綠色品牌,在實現茶產業提質增效上做足文章。
在下午的調研座談會上,調研組領導發表了自己的意見與建議。
云南省生態環境廳對外合作中心主任王云齋表示,要做好古茶樹資源的保護和可持續利用,開展生物多樣性古茶樹資源的保護研究課題,通過這個課題實現古茶樹資源的利用與保護,打造成古茶樹保護利用示范點。保護好資源,提高村民環境保護意識,多參加云南省茶葉流通協會組織的活動,擴大白鶯山的知名度,借助生物多樣性、遺傳資源,借助當地政府做好茶旅融合發展,推動鄉村振興。
云南省孔子學術研究會會長 、云南省茶葉流通協會會長助理譚中貴表示,要利用、發揮好資源優勢,提高產品品質,做好品牌宣傳。
云南省認證認可協會會長 、云南省茶葉流通協會駐會副會長楊海惠表示,要引進,扶持好龍頭企業,產品追溯要結合實際,根據銷售端需求、品牌價值進行追溯,在產品推進中突出區域公共品牌優勢,做好數字化建設。
云南省人大常委會外事華僑工作委員會原主任陳洪表示,白鶯山古茶樹資源豐富,要從源頭上最好古茶樹保護、管理工作;要引進龍頭企業,增加產品附加值;要改變管理模式,打造古樹茶品牌;要根據茶產品分類(中、高、低端)研究市場需求。
老領導表示,鄉村振興不能單靠茶產業振興,要多模式發展,比如茶旅融合發展。建筑風格要突出少數民族特色,要善于使用少數民族標志、民族符號,建設特色小鎮,做好基本衛生設施,茶園美化工作,根據現有的歷史條件找到可以吸引游客的切入點,打造中國最美茶園。
臨滄市茶葉產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郭惠云 表示,要實現云縣茶產業和茶旅融合發展,一方面是做好滇西茶城建設,另一方面就是搞好白鶯山開發和利用,要傳承農耕文化傳統,規劃好茶園認證,以綠色認證打造康養、生態地理標志品牌。要念好山之經,唱好茶之歌,做好水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