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天、白云、茶園、茶人,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外桐塢村的茶山上,一幅美好的春茶采摘圖景映入眼簾。作為中國名茶之一,西湖龍井茶的采摘時節主要集中于每年的三月下旬到四月中旬,尤以清明節前后的茶葉品質最佳,備受茶客們的青睞。
圖為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外桐塢村原生態茶園。
據茶農介紹,受天氣影響,今年春茶的長勢較慢、品質更優。這一陣子,隨著氣溫的回升和雨水的滋潤,茶樹開始萌發新芽。這些嫩芽便是制作龍井茶的上佳原料,因此預計今年西湖龍井的產量將依然保持穩定。
圖為樊生華指導茶農采摘茶葉。
“春茶的采摘,講究的是‘早、嫩、勤’。”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綠茶制作技藝(西湖龍井)省級代表性傳承人樊生華邊采摘邊介紹,龍井原先按照采摘的細嫩程度進行區分,只采一芽稱之為“蓮心”,一芽一葉稱之為“旗槍”,一芽二葉稱之為“雀舌”。當下,西湖龍井只做春茶一季,按照一芽一葉或一芽兩葉的標準采摘。
圖為樊生華正在炒茶。
整個春茶季,樊生華要根據天氣情況和鮮葉狀態,使用不同的手法、調節精準的火候來炒茶。“技藝決定口感。西湖龍井茶的手工炒制講究‘茶不離手、手不離茶’,很考驗炒制者的功力。”樊生華介紹,炒茶的手勢看上去柔軟,實則需要內力,通過將茶攤在掌心的過程讓其在空氣中充分散熱,這些都是機器所無法做到的。
從堅持手工炒茶,到與茶飲品牌合作、入圈直播帶貨,樊生華和越來越的傳統炒茶手藝人通過探索創新傳播途徑,做好茶文化傳播、講好茶文化故事。在帶動茶產業、茶旅游發展的同時,以茶為媒促進共富,讓茶葉成為帶動更多百姓增收致富的“金葉子”。
圖為茶農正在采茶。
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西湖龍井茶產量490噸,一產產值邁上6億元新臺階、同比上升7%,全產業鏈產值19億元、上升12%。“西湖龍井”品牌價值達82.64億元,已連續五年蟬聯全國茶葉區域公用品牌價值評估榜首。今年,為進一步強化對西湖龍井地理標志的保護,杭州市已在全域范圍內實施西湖龍井保護專項行動。這將為西湖龍井的持久穩健發展夯實基礎,也有助于茶文化的廣泛傳承傳播和茶產業的健康有序發展。(本文圖片均由受訪者供圖)
來源:光明網訊(記者 楊亞楠 陶媛),信息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刪除